• 中国文化视窗-文艺品读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书画家的必修课

浏览量:6.13万次 发布时间:2021-12-27 10:36 来源:文艺品读 作者:乔维
近几年,因熟读了很多书画名家作品,从他们笔墨的干湿浓淡上,色调舒缓搭配或线条的柔韧与韵味中,以及整体的结构和布局间,都会呈现出流畅和美幻的气象。无论从写意的、抽象的、细腻的、平淡的墨影里,又会叠化出许多深奥的墨趣和技巧,只是目及书画艺术的魅力图景,很少有画面能激发起被感动的情绪。
纵览一幅幅精妙的作品,似乎缺少了那种深入土壤里的根脉,缺失了一种能穿透画面的语言力度,就像停留在一道飘渺风景线上的摆件,摇拽而张狂。书画艺术止步不前的最大障碍,除了从业者浮夸的心态作祟外,主要是失去了为人民创作的本心,忘记了艺术的本源是通过审美特征来感动人心。书画家的笔墨即便拥有文化标识,但少了深入人性的慈悲情怀,即使有了某种张扬和意境,而少了社会凡尘中的视野和情结,都属于小众艺术。如果把民族文化和对人类的悲悯当鸡肋,没有了人文情怀与大格局的作品,不可能流传进艺术史册的某个篇章。
书画家的必修课,不仅仅是技术和创新,关键是让你的笔墨触动人心,这需要综合素质的积蓄和修为,培养一颗面向人生的博爱之心。
zawv6xnl
书画家通常游走在自己的圈子里,研修学术,传授技艺,育人修己。书画圈看似走在其乐融融的包容万象上,呈现出百花绽放艺术峥嵘的景象。实际上,书画圈是一个大圈套小圈的奇怪乱局,圈圈相连,又圈圈相撞。经常是在一片嘈杂的攀附声中传出相互撕扯的怪叫,有时会鸡飞狗跳的搅扰出一团乱麻,最后弄成了一场茶余饭后的笑谈。书画圈原本就不是什么可以显摆“荣光”的场地,放到浩瀚的时代变革洪流里,书画仅仅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浪花。一朵浪花无论闪烁出多么耀眼的亮点,都会随着滚滚前行的巨浪,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沙滩上。作为个体的书画从业者,首要是活在当下的精彩人生,其次是用自己所学记录时代走过的痕迹。你的记录如果能留存史册,也不枉来到红尘世界做人的价值,知识和经验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而不是用来挤兑同类的筹码。
书画家的必修课,不仅仅适应名利场上的隐士,而是以哲学的理念和近乎宗教的心态,学会如何做人。
nxjyq6ml
书画圈多数会成为舞文弄墨的名利场,自古文人相轻,这种糟粕的伪“传统”早该淘汰,并不是继以传承和发扬下去的一股暗流。纵观当下,书画从业者身上披挂了浓艳的文化色彩,却虚拟了人性良知中最敏锐的慈悲,欠缺了面对迷茫的时代变革去捕捉稍纵即逝的一抹亮光。书画家多是科班出身,总以为专业就是文化,恰恰是文化不属于单一学科,谁都无法给文化一个精准的定义。从广义上说文化包含了教育、科学、艺术等多元架构,文化是一个集各种学科的立面综合体,而它又和政治与经济相辅相成。所以,书画家需要充实的是大文化的本能,他包括对历史记忆,对人类社会符号的解读,对时代潮流所构成的五彩斑斓世界一种认知,更需要具备博爱与哲学观的审美价值。
书画家的必修课,如果想成为艺术大家,抵达到能被后人顶礼膜拜的典范,成就某个领域的一颗常青树。仅仅有技术或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真正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大家,需要厚积广博的综合文化修养,具备政治和经济敏锐的思维意识,具有博爱与哲学的思想,有着人性中最虔诚的悲悯情怀。缺失了这些作为艺术家最本质的元素,企图能够青史留名,无非就是痴人说梦。
nsapia08
现实有时极具讽刺效应,目观当下的书画艺术,能够在某些作品中看到的生动气象,却是一些被边缘化的民间创作,是被专业人嗤之以鼻的老干部书画。因为民间书画来源于底层的呼应,民间书画从业者以赤诚的心去面对受众,他们更需要的是生活。而老干部的作品是因阅历及视野上的开阔,他们走过的路和看到的景象,会让作品走向一个时代高度。多数专业书画家们对老干部和民间的书画一直不屑,总以为民间创作产生不了书画大家,老干部的挥毫泼墨纯粹就是涂鸦。但恰恰是那些民间和老干部的书画支撑起了艺术的繁华。说一句书画家们不爱听的话,去检点大部分的专业书画家,作品里缺的就是民间的随性和浪漫,少了老干部书画的视野与格局。时下专业的书画从业者,都把精力和功夫用在了炫技上,企图追求一种能表现与众不同的书画语境,甚至以创新的面目把传统笔墨引了向另类。最终的结果是,所谓的创新成了稀奇古怪的幻梦空间,或复制古人及临摹一些似曾相识的风景。很少能发现从画面里展示出的大时代气象,也无从在作品中寻找到触碰灵魂的东西,更别说看到有丝毫的生动气息和人性的慈悲。
书画家的必修课,如果想真正读懂传承和历史,就去感受唐代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去体悟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修心向善和淡泊名利的超然心性。到明代画家沈周的山水中:“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发现那种远离尘嚣的悠然岁月。去感触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作品的悲凉场景。去体验白石老人的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乡野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也许才能学会货真价实的书画意义。
guvcyrud
中国书画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就是专业的书画家们很难放下身价,无法走出被玄虚和名利编织的套子里。更别说让他去体验红尘凡俗里艰难历程,去拷问在繁杂社会里被淹没的良心,能够匍匐到生活的切肤之痛中,喷发出那种原始的创作欲望。而民间书画被一种无形的东西阻隔在边缘,如同一颗颗散落在荒原上的野草,可以自由生根发芽长出绿叶,但很难形成一株茂盛的风景。所以,目及书画的发展现状,深陷在了貌似博学的炫美背景下,每一位书画从业者都试图走出困局。恰恰忽略了最为基本的人文关怀,艺术家自身的文化整合素养,以及对社会学的深度观察和醒悟。除此之外,书画家们的所有炫技把式,都将会成为过眼云烟,弥漫到风云变幻的尘埃里,无声无息。
责编:徐芳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