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北京频道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国子监

浏览量:6.85万次 发布时间:2023-08-11 15:35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作者:
位于东城区北部,国子监街15号。东邻雍和宫,西靠箭厂胡同,南临国子监街,北依五道营胡同。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洪武年间改称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4年)改称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又称北监。国子监与孔庙毗连,是按照“左庙右学”的传统规制而建的。
IMG_256
国子监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院落,整个建筑是以“辟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辟雍”殿地处中轴线的中心地位,左右建筑对称排列。在“辟雍”的正南建有琉璃牌坊,上有乾隆御书“圜桥教泽”、“学海节观”两块横额,以及太学门、集贤门。在“辟雍”的正北有彝伦堂和敬一亭,其东西两侧各有房33间,古称“六堂”,即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
IMG_257
“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一座长宽均为18米(5.3丈)的方殿,建在圜河中叠石的方基之上,为重檐黄琉璃瓦、鎏金宝顶的木结构建筑,四面设门,周廊环绕,廊外绕以圆形水池,池外有汉白玉石护栏。圜河上有四桥可达辟雍,构成所谓“辟雍泮水”之制。殿前檐有悬陡匾,书“辟雍”二字,内额为“雅涵於乐”四字,这里是皇帝作“御论”之地,自清康熙后,皇帝即位,都要到“辟雍”讲学,称为“临雍”。
IMG_258
十三经石刻为国子监的重要文物,曾置于“六堂”内,1956年移至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内,1981年加盖屋顶,妥为保护。十三经刻石碑及“御制告成”碑共计190座,系雍正四年(1726年),江苏金坛人贡生蒋衡手书经稿,共63万余字,字迹工整,颇为珍贵,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彝伦堂,元称崇文阁,是藏书之所,明永乐年间重建,改名彝伦堂。正堂七间,在“辟雍”未建时,皇帝在彝伦堂正中间设座讲学。彝伦堂的东西两侧有四厅:典簿厅、绳愆厅、典籍厅、博士厅,为执教官稽察教习、掌管章奏、考其习业、“表章经学之宝”的地方。
敬一亭,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别成院落,内有御制圣谕碑等7座,亭的东厢房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祭酒)的办公之处,西厢为副职(司业)办公之所。
国子监这座古代最高学府历经元、明、清三代,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为俄国、缅甸、朝鲜等邻国培养了不少人才,因此这里不仅是古中华人才荟萃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之一。
1956年曾对国子监进行过一次全面修整,此后屡有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