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哈尔滨人物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渤海靺鞨绣传承人孙艳玲 国宝非遗竞艳世界舞台

浏览量:6.85万次 发布时间:2020-06-28 12:06 来源: 作者:
初秋,记者走进了位于牡丹江市江南开发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展示馆。四层楼的展馆古色古香,上百幅艳丽逼真的靺鞨绣精品,栩栩如生地展示了黑龙江的绿水青山、冰雪龙江、风土人情,百余种融入靺鞨绣元素的充满创意的衍生产品,渤海靺鞨绣这一古老技艺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正笑盈盈地忙着进行30多集的某大学微课堂的拍摄。无论是追忆靺鞨绣的古老历史,讲述如油画般的精美作品,还是介绍精美多元的衍生品的开发,她的眼中流淌着一种痴迷,潜藏着一份执著。渤海靺鞨绣,因她而化茧成蝶舞动出艳丽的光芒,也让她的生命呈现出了一片繁花似锦。从2001年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开始研究靺鞨绣,到2009年创办牡丹江渤海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十余年间,她培养学员17000多人,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公司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成为牡丹江市私营文化产业的翘楚,登上全国文化产业重点进出口企业名录。
濒危古老技艺重获新生
“从第一次拿起针‘绣花’起,渤海靺鞨绣这项古老又焕发着青春的技艺,就深深地融入到我的血液中了。”说起靺鞨绣,孙艳玲言语中满是爱。指着墙上悬挂的那幅绣着一个朴实而可爱的小女孩的作品,她说,这像极了自己小时候。
与渤海靺鞨绣的缘分,始于幼时。6岁起,她就跟着姥姥学习刺绣,但那时候,靺鞨绣被称为“鸡爪”绣。后来,经过翻阅资料与实地考察,她发现,姥姥所沿袭的刺绣技法正是渤海国百姓使用的传统针法——鸡爪针。渤海国在历史上绚极一时,经济富庶程度仅次于唐王朝,史称“海东盛国”,它的手工业、刺绣业相当发达。这一发现,让孙艳玲十分激动,同时也忧心不已,因为当时这种刺绣工艺在80岁以下的人中几乎失传。
孙艳玲说,古老技艺濒临失传,多是因为与时代脱轨,缺少创新与改变。为了让这1000多年前盛行的手工技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孙艳玲在2001年开办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始研究靺鞨绣。在技法上,她将刺绣针法“鸡爪针”改良为“三角针”,使刺绣出来的作品更加细致精巧、色彩艳丽、景色逼真,具有北方人粗犷豪放、大气磅礴的性格特点。观者如临其境,绣品被誉为“刺绣中的油画”。
2005年,正式生产渤海靺鞨绣产品;2008年注册渤海靺鞨绣品牌;2009年创办牡丹江渤海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并开始运营。至此,一家以经营地方民族工艺品,对渤海靺鞨绣进行研习培训和柞蚕丝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文化企业正式诞生。
创新传承竞艳文化产业
在孙艳玲渤海靺鞨绣展示馆一楼展厅里,展示有抱枕、丝巾、服装、披肩、车挂饰、小夜灯、屏风、扇子、鼠标垫、胸针等百余种靺鞨绣的衍生品。每一件产品都将渤海靺鞨绣的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让人爱不释手。
孙艳玲指着一件件精美的装饰品,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们一些零基础的绣娘的作品。人家说刺绣很难学,但是我不觉得,只要你跟我学一天,就可以做出一个小产品,贴补家用。比如说,这样的一个小钥匙扣,经过20分钟学习,20分钟制作,就可以卖到30元钱。”
在孙艳玲看来,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渤海靺鞨绣的传承,必须要由传统的静态传承模式向动态传承模式演变。而这个动态传承,既包含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更包含传承模式的创新。唯有突破以家庭为单位或师徒制的传承模式,将传统手工艺商业化,才能避免学徒难寻、传承乏力的境遇。
孙艳玲说,企业行不行,要看产品硬不硬。靺鞨绣具有粗犷豪放、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构图夸张的优点,但由于千百年来的刺绣技艺、画样构图变化不大,路子越走越窄。所以,孙艳玲和她的团队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探索中不断吸取国内其它优秀绣种的长处,使靺鞨绣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路子更宽。如今,靺鞨绣的施针方法有几十种,产品种类包含装饰画、服饰、生活居室、旅游纪念品、办公文具、柞蚕家纺六大系列。
孙艳玲早早就敏锐地意识到商务礼品未来发展具有广阔前景,所以接连开发了商务礼品系列产品,短短的几年里,销售网点就已遍布全国十余个省,并逐步打开了包括韩国、日本、欧美等在内的国外市场。她在牡丹江市市区和辖属的4市2县开办了七所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免费培训城镇下岗女工和农村妇女,公司以回收学员绣品的方式,创收达7000多万元,也让城镇下岗女工、低收入人群及农村留守妇女学会了一门就业创业的手艺。
几年间,孙艳玲培养学员17000多人,国内合作生产型绣娘1372人,满族刺绣第五代传承人2人;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绣娘有十万余人。
向世界展示渤海靺鞨绣魅力
采访间,记者看到,不时有人走进渤海靺鞨绣展馆参观,面对一件件作品发出啧啧赞叹之声。孙艳玲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个展馆是个网红,很受观众青睐,今年慕名而来的观众就达到了5000多人次。
看到有这么多的人对这个古老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孙艳玲特别开心,也对未来充满憧憬。如今产业方面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有自己的蚕场、培训学校、绣娘队伍、装裱公司、运营团队,在牡丹江又有了这样一座展示馆,下一个目标就是创立自己的品牌,比如服装、鞋帽、箱包品牌,把满绣元素融入其中,设立自己的门店。
此外,她最想做的就是开设更多的展示靺鞨绣的博物馆。2018年,她在深圳开设了深圳满绣博物馆,创办了深圳满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让非遗技艺走进了创新之城,既实现了产销结合,又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满绣,了解了满绣,并爱上了满绣。她也希望在哈尔滨建一座融展示、体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满绣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进行体验,年轻人可以学习技能,老年人能够排解孤独。
孙艳玲说:“自2010年渤海靺鞨绣登上上海世博会的舞台,如今已走入了30多个国家。让更多的人认识靺鞨绣,这就是我的梦想。”(记者:董云平)
来源:凤凰网
编辑:徐零瑶
责编: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