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这个词汇往往给人神秘又好奇的感觉。什么是画家?标准怎么样界定,恐怕没有几个理论家愿意为此多费笔墨,做口舌之争,皆因不同人群、组织、团体、包括画家个人的等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巨大,而一个真正的艺术探索者,反而不关心外界怎样评价他的地位。“画家”这个词汇,落到具体的人身上确是很无奈又有趣的事。
这也是崔泽培老师对我提出的自问式的第一个问题。
作为丰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美院姚鸣京教授高研班助教,他评价自己时说画家称谓并不重要,甚至自嘲自己顶多算是个美术工作者。也许自诩为画家,或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个“头衔”中,在他看来很容易安于现状或停滞不前,只有不断挑战未知领域,敢于抛弃成熟、从零开始,敢于摒弃旧习、另辟新径才是在艺术殿堂中不断进取之路,而引领他这么多年不断进取的动力,全来自于崔泽培老师心中对绘画艺术追求的梦想,就如他自己所言:“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要去实现。”
崔泽培
提笔之梦
崔泽培老师出生在农村,没有经济条件富足的生活基础、没有文化底蕴十足的家庭背景、没有艺术领域丰沛的学习资源,一切的起因只源于他幼年时期看到同样年少的表姐随随便便的涂鸦之作。每逢课余年节闲来无事爱画画的表姐勾勒在草稿上的花鸟鱼虫,也在描绘着幼年时期崔泽培心中的梦。从这时起,他开始拿起画笔学着画,描绘田园中的花花草草和家乡风景,并利用寒暑假报考到少年宫学习素描,渐渐有了绘画基础,画出的画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鼓励,更让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谓天妒英才也许就是如此,正当他在学画之路上成长,被老师推荐准备报考艺术类院校之际,家中传来母亲突然去世的噩耗。要知道崔泽培老师的母亲是和天底下所有母亲一样,最疼爱自己的儿子,最关爱自己的儿子成长,并一直节衣缩食全力支持自己的儿子学习绘画,母亲的支持呵护是崔泽培幼时的精神支柱。母亲也常常开玩笑般的要崔泽培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当个画家。自从失去亲人的痛苦加上生活所迫,年少的崔泽培为家计早早参加工作,连高中都没有上过。但是生活的艰难与磨砺让崔泽培的内心渐渐坚强了起来,人也变的越来越内敛沉稳,他把内心的苦痛全部投入到了对绘画艺术的求知之中。从此踏踏实实绘画、老老实实做人让他走艺术之路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为了报答九泉之下母亲的养育之恩,也为了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崔泽培在没有条件接受教育、拜师求学的情况下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艺术自学之路。
央美圆梦
初中三年级后刚刚15岁就回村务农参加工作,但没有上过一天高中的崔泽培却有着进入国内最高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大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边补习成人高中文化知识,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习画。那时候也不管是素描色彩,工笔写意、花鸟山水,只要是好的艺术,只要能吸引他的元素,他统统吸纳学习,十余年自学高考终于让他拿到了一个个学历,这时的他已不在将自己局限在某一领域当中,而是在各种类型的绘画中寻找共性与个性之间的交汇与共融,于相互融合中塑造自身技法,从大的艺术概念境界中领悟具体绘画小坐标的表现。
学历从中专到大专本科,绘画从工笔到写意,天资聪慧加上刻苦研习,崔泽培在艺术领域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也接到过多家艺术院校抛出的橄榄枝,但是他为了心中的梦想放弃了这些已经来之不易的机会,一路向着一心向往的央美努力,终于得到了姚鸣京教授的赏识,以助教的身份在央美一边工作一边进修。
进入央美学习山水画,在最高学府中接触中外美学,眼界上的开阔、思路上的转变、技法上的创新,爆炸式的信息资源给了他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如何在取用不竭的资源中找到自需,丰富自身的同时不迷失方向,是崔泽培面临的新课题。他在央美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最大的莫过于思想上的转变,这种转变引领他探索方法上的改变,在把握住艺术共性,抓住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开创了独特的画风技巧,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画风。
西藏寻梦
数年前崔泽培老师到西藏采风写生,被青藏高原广阔的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氛围深深感染,产生出强烈的描绘藏域风情的愿望,他将这些年学习工笔写意、构成意象心得融会贯通、重新组合,运用平面组织、色块切割的创作理念,以传统笔墨为根基,抒发写意情怀,融合现代绘画理念形成自己笔下的“印象西藏”。这一系列的西藏作品风格与他之前所作截然不同,是他近期艺术领域的又一探索。虽然这一系列作品运用了统一的理念进行创作,但是每一幅作品风格又都不同,崔泽培老师说西藏系列创作的探索会继续下去。
几十年来如一日的学习,几十年来如一日的摸索让崔泽培的作品在传统中开辟着自己的新天地,崔泽培老师评价自己是个追逐新鲜事物的人。从他不断进修学习也能反映出他的性格,兼具传统与现代在自己创造的艺术天地中以茶会友、品味艺术,更多是在画案之上描绘人生。崔泽培老师的学画之路还在继续,正如他所说无以见其远只觉艺术无比瑰丽,期待他带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的梦中美景。
来源:丰台文联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