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丰台文艺视窗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李栩和他担纲的和韵京剧团

浏览量:10.48万次 发布时间:2018-09-20 14:09 来源: 作者:
一说起京剧,马上从脑海里跳出两个字:“国粹”!毋庸置疑,今天我们精彩的“国粹”如同一张发黄的旧图片,四大徽班进京的故事、花团簇秀的旧戏园子、画梁雕栋青砖青瓦的老戏楼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界,站在高楼大厦的对立面,生旦净丑反而成了稀缺物,刀马旦、二黄大板、阮琴京胡等说起来都有点天外来星的意思,反而我们的耳朵和神经几乎完全让流行歌曲和肥皂剧占领,议论的是王菲、凤凰传奇、李健、好声音或者超女们,他(她)们怎么怎么赚钱了,发型怎么怎么变化了,离了几次婚了,和谁谁怎么怎么暧昧了……或者关于某个国际大片,比如《蜘蛛侠》的票房成绩,比如新电视剧《红高粱》里的九儿扮演者周迅再次走红标榜的剩余价值,或者《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说到这里我得表示一下很喜欢这部电影,记得有一段戏是天女散花,彩袖飞旋中的程蝶衣让人惊艳,更因为剧情里依托那个时代京剧演员的人生沉浮和鲜明的人物特点。说到这里眼睛有点湿润,剧片中程蝶衣(张国荣扮演)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好像说得有点远了,那么,就借助《霸王别姬》里的一些京剧话题进入2015年9月12日《你好,丰台》马家堡新城古韵专访李栩这个主题吧。

星河苑社区掩映在9月蔚蓝晴好的天气里,我们穿过高大、绿意盎然的梧桐林,路过五颜六色的月季花丛,在一条清澈的人工小河边,来到了“传说中”的李栩家。
李栩何许人也?李栩自称戏曲界的普通票友,这个过于谦虚了一点。何谓票友?相传清初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出,不另取酬,故有此称,那么如此定义吧,一: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戏曲爱好者;二:业余的戏曲、曲艺演员。从普及化的角度解释一下吧,业余和专业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普通的生活中能够带给大众人民愉悦的艺术、精彩认真表演方面,有作为的反而是“票友”更擅胜场。

央视京剧票友大赛金奖得主李栩演唱
反映扫桥爷爷窦珍老人先进事迹的京剧《连心桥》
我有幸在6月份观看了和韵京剧团参加的2015丰台区戏曲(京剧)明星擂台赛,李栩和他担纲的和韵京剧团演出《四郎探母》的一折戏,最终荣获最佳主演奖、最佳配演奖以及最佳伴奏奖三个最高奖项,成绩相当优异。
说起来《四郎探母》是李栩最喜欢演出的剧目之一。剧情唱的是北宋年间的事,四郎杨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军掳去,改名后和肖太后之女铁镜公主成婚。十五年后,四郎听到六郎挂帅,听到他的老母亲佘太君也率领杨门一家女将随营,不觉动了想见亲人的心思,于是在公主的帮助下混出关,进入宋营见到了母亲和六郎等亲人。说起戏曲行当里的角色,李栩笑了下:“老生”。“老生”属于中年以上角色,唱和念白都要用真嗓,所以又称“须生”“胡子生”,意思是要带上胡子唱的。那,《四郎探母》里李栩扮演的杨延辉就是“老生”了。鼓点声中,四郎上场,一举手一投足,台下的观众齐声叫好,精彩处是他略带沙哑的唱腔,唱出四郎久居北国的伤感,尤其是磕见佘太君那一幕,催人泪下。在这里伸个大拇指:“棒!简直太棒了!”

那么,一个从没有进过戏园子的人是怎么进入京剧这样高雅的殿堂的呢?
李栩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从记事起对当时流行的样板戏算是耳濡目染吧,什么《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对着收音机(别小看这收音机,那时候可是宝贝)也能跟着小声哼唱,有时候父母兴致来了(父亲是风雷京剧团琴师,后来李栩爱人在吃饭时无意间提到李栩父亲曾经是光荣的地下党员,对解放事业有贡献),全家人会来个小演出。说到这里,李栩有点小小的失落,他在这里特别重复了一遍,小学时一次广州京剧团到北京招生,一起的两个小伙伴被挑走了,而他因为父母的不同意只能留下来。一直到2001年,李栩出于无意识间的因素吧,这个可以理解成“试一试的心理”进入东城区文化馆京剧培训班,当时指导他的是京剧名家白元鸣。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理解入戏、熟悉唱腔、懂乐器演奏……这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培训班的好处在于学习过程中安排演出。说到这里李栩轻声哼唱起《一轮明月》中的一节来,也许每个人总会对第一次心存喜悦和感动吧,在他得到老师和观众日益认可的时候,京剧这条路也就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斟往事一壶,再赋新城境界;筛京腔几许,大书古韵风流。”打量李栩家的居室布置,几册厚重的剧本和两个古色古香的花瓶一起搁在书柜里,一杯清茶,一碟甜枣,我的目光滑过李栩的面庞,岁月已然留痕,但一双眼睛依然清亮、坚定、执着。优美的哼唱中毕竟是忘了身居繁华大都市车水马龙的纷纷扰扰,这个时候容易想起槐荫深处的老胡同,想起大蒲扇摇来摇去的黄昏,那年代久远的戏馆戏园子。,一种暖,在这恬淡的片刻凝结成一首《朝中措》:“丰宜门外已秋花,拾袂老须家。古韵适闲品枣,纶巾谈笑煎茶。京腔声起,疑闻鼓点,醒了琵琶。念白几番听客,何如半折嗟呀。”如果不是李栩爱人招呼吃饭,我都不知道沉迷在优美的《一轮明月》里多久。举筷的李栩还不忘打开一瓶好酒,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儿子给母亲夹菜,父亲给儿子夹菜,丈夫给妻子让一点酒,妻子提醒少喝一点……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互相之间温暖的眼神,这就是传说中真真切切的幸福吧。说起最喜欢的京剧艺术家,李栩放下筷子:“是杨宝森,他的唱腔容易拨动人心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李栩在平时的排练中以“拨动人心弦”来严格要求自己,才有了后来和韵京剧团好几百场次的演出和区级街道以及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

深知京剧造诣在于创新的李栩谈到张君秋的“花衫”, 张君秋是中国继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之后的第五位自创流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望江亭》《诗又会》《状元媒》《秦香莲》,对张派艺术恐怕无人不称道,李栩更是如此。说起来,李栩对张派在编演的新颖方面很有体会,博采众长对乐理的变和同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对这份追求抱一份期待吧。
告别京南第一村的马家堡地区在城市改造发展中逐渐形成繁华的新城区,搜宝、时代风帆、未来明流、东亚三环等几个大型商务写字楼矗立在眼前,凯德MALL、保利国际影院、华联商厦等现代服务业云集,人口居住密度在如今的北京城中处于首位。以“繁荣、文明、和谐、宜居”为建设目标的马家堡,“打造京剧氛围”便成了街道文化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背景下,李栩担纲的和韵京剧团便担负起极其重要的角色。
和韵京剧团的大概位置在星河苑小区北部,绕过一条正在治理的河,在干净的马路对面远远就能看到深红色的“马家堡街道戏曲文化中心”几个大字非常醒目地屹立在楼顶,绿色的藤萝爬上玻璃幕墙,三个黄色的大字 “小剧场”明亮清晰。进入剧场,我不禁惊呆了,鼓乐齐天,歌舞升平,一对男女正在互练舞剑,走势轻盈,剑路灵活。台上正在排练佘太君的一段戏,六七个人在旁边吹拉弹唱(奏乐是京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剧场墙壁装饰一些京剧元素,比如尚小云的大照片,几幅国画,还有若干脸谱,“共享国粹艺术,服务和谐社区”几个字吸引了我,通过引领我参观的街道干部梁兰霞简单介绍,2008年2月,和韵京剧社正式成立,四年后升格为京剧团。和韵京剧团成立过程中受到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市财政拨款53万元。现在,剧团有了编制,不仅汇聚了街道区域戏迷票友,还有专业京剧、昆曲演员加盟,规模基本在40人左右。
趁排练休息,我溜进后台,传说中的后台果然琳琅满目,锦绣戏服、戏帽、戏靴好像在诉说一折折演出往事,顺手从一张大鼓旁边拿起一把京胡,一位票友姐热情地教我正确按弦。顷刻间,“吱 “好!”也许这一个普通的“好”字就是对一个从事“京剧艺术”的人最恰当最高的评价。
谈及和韵京剧团的首次演出,不善言辞的李栩眼中泛着泪花。那是2008年的上半年,演出的剧目是《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演出场地就是星河苑小区售楼处门前广场(售楼处现在是小剧场),看到好几百人前来观看鼓掌的热闹场面,李栩好几天都沉浸在激动和快乐中。能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看大戏是了不起的事情,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原创新戏更是了不起,《晨练》《连心桥》等新戏相继和大家见面,并获得京剧大家的称道和赞扬。当问到对今后的期望时,李栩表示:“现在演出主要针对社区居民,由于排练占用过多的时间,正规演出的机会还是非常少的。”
我即将离开的时候,阳光照在排演厅旁边的工作桌上,李栩正在抄写一张演出名单,字体潇洒自如,笔画结构严谨,也许从字迹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吧。沉默的李栩,坚强的李栩,不论顺境还是逆流,勇敢地扛起和韵京剧团这杆大旗。祝福你,李栩。祝贺你,和韵京剧团!
来源:丰台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