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书法有什么特点?
金文书法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有着什么样子的重要地位?
金文书法大家路世明对金文书法的研究又有什么样子的贡献?
……
带着如上一系列的疑问,我于2018年1月16日下午,来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附近的一个小区内,采访了丰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路世明先生。经过多个小时的采访交流,我发现这位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山东泰山脚下的矿工子弟,一步步走进军营,走进八一电影制片厂,师承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潜心多年在金文书法研究领域极有建树的慈祥长者,他的每一步足迹;每一段人生历程,竟然都与写字,有着阴差阳错,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九五二年,路世明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一个矿工家庭,一九五八年跟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泰山脚下的肥城县,按照路世明先生的自述文字来说:父为矿工,十岁下井;幸逢解放,干劲倍增;全国劳模,受奖北京; 扫盲提干,实为领工;六十余岁,死于肺病。 母亲聪慧,目不识丁;乐于助人,辛劳一生。
初中毕业后,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路世明辍学了,不过还好,当时的印刷厂来招工,十六岁的路世明应聘成为了一名印刷厂的工人,当时工资挣得不多,但是每天与各种印刷排版的字体打交道,也让路世明热爱上了小小的铅字。
在印刷厂工作的路世明,因为喜欢学习研究字体,工作之余,还担任了工厂内出黑板报的工作。路世明书写的黑板报充分利用了各种字体的不同样式,这在当时没有手机阅读,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因为缺少信息传播来源的工厂内,他书写的黑板报,更是成为了印刷厂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偶然的机会被部队挑选入伍参军,进入汽车连并担任连长的文书后,喜欢学习写字的路世明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学习和练字,这也为路世明今后书法领域内的成功造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段时期,按照路世明的说法是:考验合格,文书当成;板报抄誊,绘制幻灯;美术字体,各体皆行。娶妻生子,生活安宁……
路世明在紧张的训练工作之余,习篆临楷,磨石操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刀刀毛边纸,一块块青田石,都被他用汗水浸染而成为坚实地基础。路世明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他也没有辜负部队的厚望,他的篆刻作品在军内驻地展览和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同时,更是不断获奖。
一九八五年,路世明所在的部队面临着裁军,路世明就想和同在驻地部队医院担任护士工作的妻子,一起转业回山东泰安。但此时,正好妻子被医院推荐到部队首届营养师班的院校去学习。路世明为了不影响妻子的进步,没有转业,选择了部队干部交流到边防部队,从大城市来到了风沙弥漫的内蒙古,开始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这也让路世明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书法和篆刻。
经过朋友推荐,路世明被商调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又因拾金不昧巨款而被领导赏识,特批成为当年的正式调入员工。
路世明正式调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后,先后为300余部中外电影题写片名、字幕。当时没有空调,不能开风扇,汗流浃背地在工作室一写就是一天。他不以为苦,反而乐此不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可以徒手写出各种体势、各种尺寸的高水平美术字。写这些美术字,就是书法艺术的一种基本功,如果以绘画作比拟,就是绘画中的“素描”。如此坚实的“素描”基础,为他日后的书法艺术和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证。
但是,虚心好学的路世明,此时人生阶段,自己撰文中写道:深知底薄,求学意浓,首都师大,书法招生,先上大专,续本又升,研究生班,再读课程。老师博学,同学精英, 解惑授课,受益无穷。感谢恩师,中石先生……
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祖籍山东肥城,对于书法,举凡周金汉石、晋帖北碑、唐贤宋哲乃至明清诸家,他都有涉猎,博采众长,而又归宗二王,形成了飘逸清新的独特风格,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
1985年,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主持创办书法艺术教育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形成了由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书法艺术高等教育体系,使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成为我国书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路世明在首都师范大学学习期间,由于欧阳中石先生与路世明是老乡,这让二人之间,有了一种无形的亲近感。先生对于弟子路世明“专攻金文”的要求,根据自身多年习作书法的经验,耐心指点,谆谆教导路世明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十年二十年把冷板凳坐穿的精神,方可有所建树。
学习中,路世明也就谨遵师训,不仅将先生的话铭记于心,更是植根金文土壤,昼播夜作,笔耕不止,一干就是近三十年。
采访中,听路世明先生谈起往事,他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但是三十年对于金文书法的学习研究,如果没有一点恒心和毅力,那在书房是根本坐不住的。
我采访中询问路世明先生,何谓金文书法?
路世明给我讲解到:金文,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是继甲骨文后的又一汉字瑰宝!通行于夏商周800余年,因文字演变需要过程,前后各约200年,故在中华文明文字史上占了约1200年的时间!是汉字从象形文字走向“六意”文字的成熟期。因流传下来的文字铸造在青铜器上,古人称铜也为金,故称作金文。金文因铸造在钟与鼎器上为多,故又称作钟鼎文。又因铸造在礼器、乐器、祭祀器上为多,其中歌功颂德的铭文量大,故又称作吉金文!
明清时期因有大量的青铜器陆续出土,有识之士开始研究临摹金文,至民国时期已逐渐形成了书法中的重要书体!因金文独有的歌功颂德及祭祀之魅力,故金文书写出来庄重、浑厚、古朴、壮观,具有独特金石气!而金石之气,从古至今被视作长寿康健、美满幸福、清雅高古、品位修养之具象!
有人看了路世明先生的金文书法,曾经问先生,您的金文书法,为何看起来比较漂亮耐看?
路世明听了微笑不语,其实这漂亮耐看的背后,更是凝聚路世明先生对于金文书法研究,几十年以来的心血结晶。
路世明为追寻金文书法原形原貌的形象美和艺术美,他对钟鼎文字由于浇铸中所造成的残缺或变形因素进行了充分地分析研究,并科学而精心地对残缺进行了修补,对变形进行了矫正,使本来就很美观、很漂亮的金文书法重现了光彩原形。与此同时,他又借鉴清代、民国、现代的金文书家之名作,对金文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线条结构、风格特征等加以整合,取其原始的精美与成熟,形成了自己“用笔简朴率意、墨色枯湿相间、章法灵活多变、布局疏密有致、线条粗犷遒劲、结构平衡对称、风格流畅明快、特征因字随形”的“路氏金文书法风格”。更是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喜爱和热情欢迎。
采访中,我看到他桌子上的《金文编》翻读至破损,这也能够看到路世明先生学习中反复读记和临写的痕迹。正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研究中,路世明把字形、笔法、结体、布局等已烂记于心。书本给了他理论武装,他又利用休息和出差时间去遍访专家名人得到了实践指导,然后更进一步地去摄取商、周金文的艺术精华,来丰富自己的素质底蕴。
为体现金文书法的艺术魅力,他在书写中,力求在一篇作品里的相同字,相同偏旁部首,以至相同笔画都不雷同,都要有所变化。为做到这一点,他对所有金文书写变化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考证,对每一个字的变化写法都找到根据,对金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文字又查找各种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选取时代相近、形体相近、字义相同、通假相同的包括简书、古玺、陶文在内的其他篆书慎重替代,既突出了金文的主体,又弥补了金文字数较少的缺陷。
由于心灵的聪慧和艺术的精湛,路世明在书写中无论将哪一种古文字揉进金文书法中,都能够使自己的风格特征统一在金文之中而不露半点痕迹,他这种对古文字的熟练驾驭能力,不仅延续了金文书法的生命,而且扩张了金文书法的魅力,拓宽了金文书法的表现性。
经过几十年的沉浸,今天他的金文书法可以说做到了承古启后,古为今用。声名鹊起,逸迈不肯让人。然他的质朴,率真,看似平常,却玄妙无穷。可谓一种无形之巨力,难见之真美。非具灵性不可悟,非具真力不能到,非具慧眼不能识。
我问先生:金文在今天的意义如何呢?
路世明对这一问题一番思考后说:“当今社会发展,已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电脑都已逐步普及化了,谁也不会再去用金文进行交流了,甚至能欣赏金文,认识金文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了。在书法圈里,别说钻研金文,就是能潜心研究篆书的书法家也是屈指可数了。但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字、作为华夏的子孙、作为我们搞文字工作的中国人,我们不能眼看金文在我们这一代断层,我们不但要继承它,而且还要弘扬光大。我们不仅要去认真研究,要去认真搜集、认真整理、认真临写,更要用我们的辛劳和汗水去赋予金文书法艺术的新的生命力。”
我不住地点头赞同,看金文书法领域,路世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在工作上的业绩也非常著名。他先后为《较量》、《大转折》、《珍珠港》、《冲出亚马逊》、《指环王》、《惊涛骇浪》等近三百部中外影视作品设计、书写、制作字幕。同时,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先后百余次在国内外大赛获奖,多次参加军内外、国内外大型展览,在国内外数十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入编多部大型书画典籍,被众多风景名胜之地和馆堂收藏。其艺术活动和艺术成就,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国内、军内的很多书画团体中担任要职。这一切对年富力强的路世明来说只能是鞭策和鼓舞,因为,在他的心中只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书画艺术服务人民”这个主题和理念。
其实这一切荣誉的背后,都凝聚了路世明先生虚心好学,耐得住寂寞的优良品德,这也印证了欧阳中石先生说过的话,要有十年二十年把冷板凳坐穿的精神,方可有所建树。
来源:丰台文联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