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城市印象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上海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浏览量:13.81万次 发布时间:2019-03-29 09:24 来源: 作者: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让农民充满了期待,看到了未来。
       如今正值春暖花开时节,在上海浦东的农村,一个个醒目的“家门口”服务中心,让老百姓“生活小事不出村居”,破解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方方整洁漂亮的小院子,步移景异,将满院春色展露无遗。
       这也是浦东新区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区300多个村全覆盖推行“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及“美丽庭院”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在上海浦东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绘出了一幅壮阔的中国乡愁新愿景。
上海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诗意的乡村,在浦东随处可见
300多个村提质增能,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自从2018年10月,浦东新区在村级层面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中心,打造“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功能载体。在试点基础上,12月在全区362个村全面推开“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这标志着浦东新区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再出发,进入全面提质增能阶段。记者了解到,到今年4月底,提质增能将实现全覆盖。
上海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家门口服务站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进门就能找到所有的人】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去村委会办事,村干部通常“一人一座一电脑”,村书记基本“一人一间办公室”,所以要想找对人办事,往往得跑好多个办公室。如今,这样的现象在浦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川沙新镇界龙村,原来的村委会是一幢500平米的两层独栋小楼。如今,村两委班子所有同志全部搬迁至界龙大道上的一间门面房,改造成“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服务站分为事项受理、自助服务、休息等候三个区域,村两委干部都集中在这片80平米不到的事项受理区域接待服务村民,工作面积仅有原来的19%。所有同志下楼办公、开门办公,老百姓进门,想找谁就可以找到谁。
       来办事的村民反映,“以往村干部坐在红木家具后面头也不抬,总感觉隔了一层,现在把村委会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进门就能找到人,态度也比以前好了,解决问题更快了。”
【以标准化理念明确底板】
       腾出了村两委班子的办公空间,如何用好用足,使其真正符合村民实际需求,把服务做到村民心坎上,浦东新区拿出了一揽子工作计划和方案。
       区里成立了“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小组,深入8个村调研40多次,与各镇、村现场研究村民需求,并通过给支撑、给资源、给保障,切实为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注入活力。
       周浦镇界浜村在空间上动足了脑筋,在北区建设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南区建设文化服务站、卫生室,并打掉了村委会原来的围墙,通过德和广场、怀信步道连接南北两区。界浜村党组织书记姚辉说:“以前有围墙,村委会下班后村民就进不来,现在围墙拆掉了,村民随时随地都能走进家门口。”
上海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的医疗就诊册用完了,可以帮我办一本新的吗?”张老伯来到书院镇塘北村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进门“首问接待”的全岗通社工,详细解答了张老伯的问题。张老伯不多会儿就办好了,“很方便,抬脚几步路就走到,再也不用跑到镇里去。”
       张老伯享受这些便利服务的背后,是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支撑。浦东新区民政局介绍,以往村务代理室仅提供少量代办服务,现在全区统一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建设标准,提供自助办理、当场办结,代为办理、现场预审、帮助办理五种服务,199个服务事项可全覆盖帮办完成,33个事项可通过“一网通办”自助办理,29个事项可当场办结。
       正如新场镇新南村党组织书记盛丽萍所说,“家门口”服务离群众最近,做好党建服务站、文化服务站,村民更有幸福感;做好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卫生室,村民更有获得感;做实联勤联动服务站,村民更有安全感。
300多个村将完成“达标型”创建,浦东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2018年初,浦东新区就前瞻性地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先手棋”之一,提出以“花小钱办大事”为原则,通过打造“美丽庭院”,使浦东农村地区与大都市形态相协调。经过一年多努力,浦东美丽庭院建设已覆盖农村地区近20万个庭院户、339个村。
【创建目标“一个不能少”,创建投入“一分不能多”】
       浦东新区按照“三全”目标——村级全推动、队组全覆盖、家庭全参与,做到凡是有人居住的庭院和村落“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美丽庭院”的创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宅前屋后的东西,尽管没多大用处,但村民们视为宝贝,不舍得扔。”周浦镇界浜村的妇女干部孔丽苦笑道,从抵触,到接受,到参与,再到支持,这之间没少挨过村民的骂。
       “我就跟他们争吵过,当时觉得要清理掉我的一砖一瓦都不行。”85岁的陆老伯笑意盈盈,邀请记者参观他的小院儿,“看看小院子多美,我孙子马上就结婚了,要带着新媳妇回来呢!”
上海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改造前的界浜村一角
上海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改造后的界浜村一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农村里有着陆老伯这样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因此,如何动员和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成为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的重要一环。浦东探索出的主要经验就是“典型引路”:从村党组织书记到村委会工作人员,从村民组长、生产队长到党员骨干被陆续发动起来,一方面耐心做着宣传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先把自己家的院子建设好,做榜样。慢慢地,村宅面貌变得整洁有序了、生态环境变得和谐舒心了、乡里乡亲变得和睦友善了。如今,浦东农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村民自己不动手,美丽庭院不长久”。
       与之前的村庄改造有所不同,浦东这次的美丽庭院建设,提出要“花小钱、办大事”,改变以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定目标、造预算,镇排项目、做工程”以及“政府干,村民看”的局面。通过宣传发动,引导村民自觉建立柴砖“银行”,做好农村废旧物和建筑废料的归集再利用,使用竹篱、旧木料、旧砖瓦等因地制宜打造“小三园”围栏,利用旧轮胎等旧物件设置创意景观等。总之,无论是公共环境补短板,还是基础设施补短板,能够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地方坚决少花钱或不花钱,真正做到因地制宜、节俭适度。
上海浦东:“家门口”服务再出发 用“美丽庭院”留住乡愁
大团镇赵桥村的美丽庭院
【创建示范“一票否决制”,创建验收“一点不打折”】
       为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浦东对美丽庭院设立星级户。一星户由村每季度组织评选,三星户由镇每半年组织评选,五星户由区每年组织评选,达标后进行公示、表彰、授牌,并进行适度激励。创评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响较大、存在“五违”和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家庭,实行一票否决。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星级挂牌对村民触动很大。有村民坦言:“刚开始听到美丽庭院没当回事,现在看到隔壁家挂上三星户的牌子,自己家只有一星,觉得怪不好意思。我们马上也要好好弄一弄自家院子,下次挂牌也要争三星、五星!”而挂上五星牌子的村民积极性更被调动起来,害怕“等级降了,没面子、难看”。
       浦东按照“先建后奖、建立验收制”和“建成一批、验收一批”的工作要求,开展区级验收工作。验收按照“不选择、不变通、不打折”的原则,对已建成队组开展逐村逐队实地察看,坚持做到不漏一个自然村落,区督导员全程参与区级验收工作,监督、指导区级验收。验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各镇创建进度,也有利于各镇村进行查漏补缺,为下阶段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