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国古法造纸之乡的石桥,近年来产品迅速走俏,受到了海内外客商的青睐,销往云南、深圳等地,部分彩色皮纸还远销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区。 位于丹寨县北部的石桥村,距县城33公里,是我国较早的国画纸产地之一。全村共有247户,1149人,长年从事国画纸生产的有40多户,至今他们仍保留着原始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生产的纸品质优良,工艺世代相传,是全省乃至全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留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地方,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石桥村的千年古法造纸先后与贵阳谷雨公司达成每月至少订购2000元手工纸的长期协议。随后,一位法国客商亲赴石桥村参观,一次性就跟造纸大户王兴武买走10000元的手工纸,并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打开了石桥古法造纸产品的国外市场。该村接着又与深圳一家公司达成意向性协议,同时引来了云南客商投资150万元对该产品进行规模开发,争取到亚太旅游协会基金20万元建设石桥古法造纸展示中心。目前,该村每年造纸产品销售收入约30万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使该村人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王兴武家是石桥苗寨的造纸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了18代。1980年,王兴武从丹寨县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石桥苗寨,开始跟父亲学习造白皮纸,这一干就是18年。18年来,王兴武跟着父亲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只收入2万多元,尽管如此,王兴武却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全身心地悉心向父亲学习手工造纸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8年的造纸实践,王兴武掌握了全套手工造纸技术和流程。这时,王兴武想,能不能够在生产白皮纸的基础上做点文章呢?王兴武是一个善于思考,肯动脑筋的人,2000年,王兴武试着生产彩色纸,并用这些彩色纸做成各种旅游工艺品。就是这一小小的改革,却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青睐,使他的彩色纸和用彩色纸做成的旅游工艺品销售猛增,一年下来,仅这一块彩色纸的销售额就相当于过去18年白皮纸的销售总额。尽管如此,王兴武仍不满足,内心又在琢磨构思生产国画、书法用纸的蓝图。想法倒是很好,做起来却是很难,喜好国画、书法的人都知道,国画、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纸张的要求十分苛刻,就全国而言,从古到今,国画、书法大师们使用的宣纸多为安徽徽州生产的宣纸即“徽宣”,而徽州生产的宣纸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竹子。虽然,用树皮造纸在《后汉书·蔡伦传》里就有记载,但近现代用树皮造宣纸的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王兴武能成功吗?
实践出真知,2006年,王兴武经过反复试验,硬是用构树皮生产出了第一批宣纸,而且,经过上海国画院组织的书画大师试用,认为王兴武生产的宣纸浸润度好,用于国画则更耐皴擦,有很好的表现力,十分难得。书画大家的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王兴武成功了。短短两年时间,王兴武生产的各种规格的宣纸便销售到了香港、上海、浙江、新疆、北京等地,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但是,王兴武还觉得石桥的手工纸还有潜力可挖,于是,2008年,在生产宣纸的同时,他又在琢磨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了。想法十分大胆,做起来谈何容易?古籍图书修复用纸要求必须是弱碱纸,也就是说,PH值必须达到7—8之间,而且对原材料、水质、纸张厚度也有严格要求。在了解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的各种指标后,王兴武通过走访,请来了贵州大学徐衡老师,又通过徐衡老师介绍,请来了中央美院兼荣宝斋教授岳黔山,请他做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的技术指导。与此同时,王兴武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就业,一开始就想联合大岩脚白皮纸生产合作社一起,共同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由王兴武统一对外销售,利润共同分享。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况下,王兴武自筹资金,联合22户农户在距石桥村下游一公里的大岩洞里办起了造纸作坊,成立了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要求凡是进入合作社的技术工人,造纸工龄必须在20年以上。就这样,从筹办到生产出古籍图书修复用纸,在合作社工人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半年时间,经岳黔山教授推荐到国家图书馆检验并试用,认为产品全部合格,并于当年与该合作社签订了80万元的销售合同。王兴武又成功了,为给古籍图书修复用纸命名注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兴武煞费苦心想了很久,最后在有关人士的建议下,将古籍图书修复用纸命名为“迎春苗纸”。这样,“迎春苗纸”的名声便带着古老文化的丰富信息,带着贵州苗乡石桥的名字,冲出大山的阻隔,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2009年,是王兴武的又一个丰收年,国家图书馆在2008年与王兴武的合作社签订80万元销售合同的基础上,又与该合作社签订了290万元的销售合同,到11月,已完成50万元的销售额。另外,上海复旦大学古籍一部、江西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日本也与该合作社分别签订了5万元、45000元、10万元(人民币)的订购合同。为了扩大石桥手工纸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王兴武还在北京宝翠斋开设了门市部,专门销售石桥白皮纸、宣纸、彩色特种纸、云龙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皱褶纸、麻丝纸以及用这些特种纸、宣纸制作的信笺、工艺灯笼、折扇、手提包等纸制工艺品近100多个品种,经营效益十分看好。世界上本来没有路,只是人走的多了也便成了路。近几年来,王兴武经过艰苦的探索,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老造纸文化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创造性地生产出了科技含量很高的“迎春苗纸”,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闯出了新路,也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为贵州争得了荣誉。
古法造纸与丹寨蜡染、丹寨锦鸡舞构成了丹寨的三张文化品牌。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