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在线展览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视窗网 > 在线展览 >

吴冠中作品欣赏

浏览量:14.69万次 发布时间:2017-11-30 10:53 来源: 作者: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吴冠中先生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吴冠中散文选》等 。

吴冠中1942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3年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1946年27岁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去留问题经过多次反复研讨,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到中央美院任讲师。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北京艺术学校成立任油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64年调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1978年59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这是他回国后首次个人作品展。1979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85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95年中国油画学会在北京成立,被推选为学会名誉主席。

2002年吴冠中高票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信院士,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香港中文大学在2006年12月7日举行的第63届学位颁授典礼上,向吴冠中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6月25日23点52分肺癌转移,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在上世纪50~70年代,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画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吴冠中精品作品赏析

北国风光 油画 1979年作 (3024万,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根据作者的回忆,《北国风光》是1979年为完成首都机场装饰工程任务所创作的装饰壁画画稿。为求顺利通过审查,吴冠中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的意象绘制了这件作品。

从本作画面的构成上来看,前景为几株平冠苍松,与后方高高雄起的雪山共同组成了画面的主景。雪山上逶迤的长城将画面的近景、中景与远景串联起来,不仅密切了画面各部分间的联系,也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使观者有“舞”的感受。画家在描绘时,通过明暗的变化勾勒出群峰的阴阳向背。在主峰的阴面脚下,作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片林海,林海之后还有一列火车正在驶出远方的群山,驰骋于雪原之间。主峰的阳面连接着不远处的另一座峰峦,在那座峰峦的深处,建立了一座高坝。高坝又蜿蜒到主峰的背后,引导观者的视线环绕主峰并向更远的群山背景投射过去。远处连绵的群山,虽是用寥寥数笔勾出,但依然很有层次感,营造了“千里冰封”的意境。总体上来看,整个画面的布局围绕前景主峰展开,四周的配景与主峰产生环绕形的呼应关系,而配景彼此之间也通过林海、火车、水坝等保持着虚虚实实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无论是那简单数笔画就的长城,还是环抱主峰的远山,都体现出画家在经营构图时的良苦用心。

长江三峡 油画 人民大会堂 1977年

 

木 槿 布面油画 1975年作 (6325万,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

“我爱花,但从无工夫侍候娇嫩的花,所以不栽,但孩子们随便种的向日葵、野菊、木槿、葫芦等却疯长。有一株木槿长得高过屋檐,满身绿叶素花,花心略施玫红,这丛浓郁的木槿遮盖了我家的破败门庭,并吸引我作了一大幅油画,此画已流落海外,几度被拍卖,常见图录,但画的母体却早已枯死了,愿艺术长寿。”这是吴冠中先生在自传中说出的话。先生话语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是他在50年代之后就一直居住的北京什刹海畔的会贤堂大杂院,这也是吴先生一生中住得最久的一处住址。《木槿》正是先生在自传中提到的那件作品,它记录了大师在上世纪那段岁月中的生活。先生对这件作品是比较看重的,这里面蕴含了吴冠中对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画面中郁郁葱葱的木槿花铅华洗尽,只有点点绿叶映衬着素雅的小花、显得温馨静谧,就像一股无声的生命之泉在画面中汩汩溢出,永不枯泽。吴冠中的笔法是那么清新、自然,看着大师的作品,人们仿佛不仅是用眼睛在观赏,而是在呼吸他的画,呼吸着他画中的花朵和生命,我们似乎也被先生发出的“愿艺术长寿”的感慨所感染,顿感身心焕然一新。

 

紫竹院早春 油彩 画布 60×81cm 1973年作 (1242万元,2010年12月弘盛秋拍)

《紫竹院早春》创作于1973年初春。其画面兼具写意性与韵律感;其用笔质朴而大气;其构图不拘一格又极具张力;“树叶落光了,但那浓密的枝条却毫无萧瑟之感”,遂可见近景的河流、岸边的树、远方的土丘层层递进,那遒劲的树枝舒展在春风中,像是要冲破画布一般。吴冠中在70年代这个时期思想境界与艺术抱负越来越浓郁。画布上的树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生命,画家赋予树其坚韧不阿、风骨独立的人格与品性。

坦桑尼亚大瀑布 布面油画 (3080万元,2009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

 

洗衣歌 木板油画 1972年作

《洗衣歌》表现了河北青年妇女在北方河道中的洗衣场景,那优美朴实的动态身影那水因洗衣而起的圆浪,以及中景与远景中的白鹅与桦树,使画面赋于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与诗意。作品应作于1972年或1973年的春天。画家以赤子童心般的眼光与感情选取题材,以千锤百炼的自家语言加以表现,为吴冠中“粪筐”时期的典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