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中医学堂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国医大师王琦

浏览量:10.73万次 发布时间:2017-11-28 14:09 来源:高邮市广播电视台 作者:
他医德崇高 医术精湛,广获赞誉。他大胆探索,创立中医体质学。他传承有道,精心育人关注中医发展命运。他就是从高邮走出去的国医大师——王琦。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养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电视养生节目、医院诊室到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似乎人人都能说出诸如“阴虚体质”、“阳虚体质”之类的名词,也都知道通过体质的调理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医方面并没有相对完整系统的体质学说,而今被广泛运用的中医体质学理论的建立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高邮籍国医大师王琦。
王琦,1943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 曾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级课题15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研发国家新药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4年获“国医大师”称号,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同时具有院士和国医大师双重身份的中医药界泰斗级人物。
IMG_258
王琦从小就勤奋好学,18岁开始随名中医江韵樵先生学医识药辨病、出诊理症,背诵汤头本草,研读中医典籍,积累了丰富扎实的中医和中药学知识,这为他日后中医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末,王琦成为了文革后首批中医研究院的研究生。在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时,《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二十五人的内容引起了他的兴趣。
IMG_259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王琦
《黄帝内经》里面有个说法,把人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分成了五种,五种人再亚型,那就是五五二十五种,它描写的是哪些人呢?比如土型人,性情温和敦厚,肩膀宽,走路平稳…从这以后,王琦开始从悠久的历史典籍中寻找与人的体质相关的内容,不过他发现只有零散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记录与整理。于是,他打算以人的体质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就是他的老师。
IMG_260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王琦
当时我的老师他说:“中医体质学有这个学吗?你弄这个东西,不要弄到最后大家都认为没有这个东西,别弄到最后不得毕业啊 。”
IMG_261
经过深思熟虑后,王琦还是决定走下去。看到王琦这么认真执着,他的老师也开始支持他。后来,他以《论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意义》这一篇论文顺利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的王琦没有放弃对中医体质学的研究,他认为这里面还“大有文章”。王琦认为,各种类型的疾病是相应体质引起的,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最初的几年里,王琦一边研究文献,一边详细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症状、病情,同时加以归纳分类。有了一定基础后,他又带领团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调研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21948例大样本。最终确定以生物差异、遗传差异、心理差异、自然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异四个维度为标准,将中国人群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类型,开始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新诊疗模式,同时也开启了现代中医之先河。
什么体质容易生什么病。平和体质精力充沛;气虚体质容易疲乏;阳虚体质怕冷,显著特点就是手脚冰;阴虚体质怕热;湿热体质很容易生粉刺;痰湿体质身体肥胖;湿热体质面部易生痤疮;血瘀体质面色灰暗;气郁体质的人会有食欲不振、失眠心慌的症状;特禀体质则是过敏人群。根据个体体质的差异,进行个体化的诊疗和医学干预,从而达到调理和健康的目的。事实上,中医疗效有目共睹,但缺乏解释能力,而这也常常成为国际上质疑中医的原因。“怎样增强中医的解释能力”一直也是王琦努力的方向。中医传承和发展要“守正”,但也要融入更多的内容。于是,王琦带领团队研发和完善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利用现代医疗技术来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做到有理有据有疗效。
IMG_263
因为中医作为一个传统医学,它首先要守正,保证就是要保证它原本的一个根本,但是它也有创新,我们现在声光电磁波各种各样的仪器五G时代的信息数字化,都来为我所用。为我所用的时候是为了保持中医药的特点,但是你用它来的时候是武装自己。创新让王琦走得更远,也让中医走向了世界的舞台。王琦的论著被翻译成多个国家语言,他也受邀到23个国家讲学。2016年8月,中国中医学术流派代表团首次登上联合国舞台,王琦作为国医大师代表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中医流派国际发展论坛》上演讲,让世界各国人民领略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2020年初,疫情暴发,中医介入治疗效果全世界有目共睹,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王琦再次发言:扶正气、避邪气,中医预防新冠肺炎有办法。中医作为中华优秀的文化瑰宝,王琦特别重视它的传承。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培养了7名博士后、41名博士、34名硕士。除此之外,还3次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培养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学术继承人。
IMG_265
就像我今天来的这些人,他们都是我的徒弟,你看如果中医没有这些人支撑,它的这些队伍就不能够在这么强大的医疗服务体系里,能够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带出更多的博士硕士,培养更多的有导向性的高徒,重点能在中医药临床服务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非常重要的。王琦曾和别人开玩笑,干到60岁就退休,但是今年已是81岁的他还是没有闲下来。他曾算了一笔账,晚上7点到11点工作有四个小时,一年就是1400多个小时,单单这一块每年他就比别人多出61天。这多出的宝贵时间王琦除了做研究外,王琦还藏了点“私心”,留点时间回家乡。
IMG_266
几年前,王琦回到家乡高邮为老乡们看病。作为国医大师,王琦丝毫没有架子,面对患者,认真询问、详细记录、最后会仔细地用毛笔书写一副对症药方。有患者由衷感叹,“要是农村有这么好的医生该多好”,这让王琦坚定了每年回乡义诊的决心。2015年,王琦国医大师高邮工作室成立,此后他还不断的将全国优质的中医中药资源送到家乡,通过公益讲座、学科帮扶等方式,促进家乡中医学持续发展。
IMG_267
长期为家乡义诊,让王琦看到了基层群众对于中医的需求。他开始在全国奔走,为各地基层送知识、送资源。在“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他更是明确提出正视基层中医问题。尽管年近耄耋,但岁月似乎在王琦的身上没有过多的痕迹,积极工作、性情平和是王琦的养生秘诀。在他问诊或是谈话中,总给人一种平静、温和的感受。这是一种透到骨子里的自信与豁达,它驱使着人面对成就与困难,荣辱不惊、不断奋进。
编辑:何建坪
责编: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