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姆
为深化南向开放合作,促进川港澳人文经贸合作,推动媒体交流互鉴,10月30日,来自香港经济日报、澳门日报等多家港澳主流媒体的10余名记者,深入我州汶川映秀镇和卧龙特区开展 “港澳媒体四川行”采访活动。记者们用笔和镜头记录我州灾后重建及各项惠民政策为阿坝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向全国展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州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好局面。
地震灾区变身景区
当地群众晋升“老板”
走进汶川映秀镇东村非遗街区,映入眼帘的是具有川西风情的白脊青瓦、古色古香的老街……踏过脚边的溪流,望着远处的重山,令人倍感淡然安逸。
“你们来啦,里面坐!”博爱新村饭店老板杨云刚擦了擦手,笑容满面地迎出来。在他的饭店内,墙上的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从一片废墟到温情小镇的变化历程。
“现在,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杨云刚告诉记者,这10年间,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现在还记得,在修房子的时候,澳门红十字会为我们每户捐助了2万元,我用这2万元把房子收拾得巴巴适适的。”
地震后,澳门红十字会投资2253万元,在映秀镇开展了8个援助项目,其中2196万元都按照每户2万元的标准发放到4个村、1个社区的千余户居民手中。
记者从州旅游部门了解到,当地与香港、澳门在旅游业发展上的进一步合作前景可期,协同开展旅游行销、引进企业投资旅游产业等项目正逐步落实。
重建之路留下深刻印象
全媒采访感受阿坝交通巨变
为了迎接港澳客人,田应军早早地守候在路口。从2009年开始,这位工程师就一直在映卧路上工作。
“这条公路重建在地震废墟之上,先后有30多家单位、数万人参建,直到2016年才完成交工验收,下个月将迎来竣工验收。”田应军说,为了援建这条难度极大的公路,香港特区政府先后出资超过17亿元。“真心感谢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无私援助,如果没有如此决心,修建这条路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现在,一到旅游旺季,我们沿途的旅店可以说是一席难求。” 说到这里,田应军满脸自信,他说公路建成后,打通了成都前往卧龙、四姑娘山等旅游景区的重要通道,“道路建设期间,我们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等技术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田应军说,希望在道路建成后,四川与香港的专家仍然能够在这些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为类似案例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国宝大熊猫惹人爱
拉近卧龙与港澳的距离
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是两岸同胞心目中共同的“偶像”。 进入秋季,气温下降,在四川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里,国宝大熊猫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尽情享受秋日时光。该基地由香港援建,如今有50多套大熊猫圈舍,并配备游客接待中心、科普教育中心、兽医院、野化培训区等设施,被称为“中华大熊猫苑”。
“过来参观的香港人多吗?” 香港商报记者伍敬斌一边参观一边问道。“我们针对香港同胞永久免费,但是,前些年因为道路不便游客较少,现在道路好了,游客也在逐渐增加。”基地动物管理部部长李果告诉记者。
“今天,整个大熊猫参观采访行程非常有意义。” 伍敬斌认为:“四川在大熊猫的保育、培育以及推广方面都非常用心,站在科学和人道主义角度,让大熊猫这个品种能够很好的延续下去。同时,川港之间人文领域的交流也需要进一步深化,特别希望更多香港青年来这里看看。”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