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汶川文化视窗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木上羌寨:百年古村的时光印记

浏览量:7.13万次 发布时间:2018-11-27 15: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张磊
IMG_256
蓝天、白云,寨子里的时光仿佛要过得慢一些,但时间也在慢慢侵蚀着这座古老的羌寨。清晨,大山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汶川县克枯乡半山腰的木上村,在一阵鸡鸣犬吠声中苏醒过来,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羌寨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11月5日,68岁的杨庆平在屋顶上揭开塑料薄膜,将昨夜收拢的烟叶重新摊开,准备迎接太阳的炙晒。
杨庆平的身后,是一座已经塌了一半的房屋。房屋由石块、木头和泥土修建而成,找不到一点水泥。这座房屋修建了多长时间,杨庆平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从小就生活在这座房屋里,“在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有了”。杨庆平现在所住的房屋,是在他年轻的时候自己动手修建的。新修房屋的那段时间很热闹,寨子里的不少亲朋好友都来帮忙。杨庆平搬进了新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如今,大的孙子已经到山外面读大学了。2008年,发生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杨庆平的新房和祖屋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新房得到了修复和加固。祖屋由于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年久失修,目前已经荒废在一旁。
IMG_257
就像杨庆平的祖屋一样,村里的许多房屋正经历着同样的命运,举目望去,一片残垣断壁。木上村的3个寨子有80多间房屋,分上中下依山而建,海拔2000多米,呈梯级分布。房屋是由石块和泥土堆砌而成,整个寨子的色调和背后的大山融为一体,村民们屋顶上晾晒的玉米点缀其间。就像杨庆平的祖屋一样,村里的许多房屋正经历着同样的命运,举目望去,一片残垣断壁。“以前寨子里住了300多户人家,闹热得很,特别是过羌历新年的时候。”杨庆平说。新年当天,寨子里的男女老少们都要起个大早,家家户户挂上象征吉祥的灯笼,大家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迎接新年的到来。
现在过年却显得有点冷清。地震后,由于水源问题,有的村民搬迁到了寨子下面盖房。娃娃们在学校读书,年轻人则外出打工,平时寨子里基本上就剩下些老人和小孩。许多老屋就没人居住了。最让杨庆平感到可惜的是寨子里的碉楼。在他的印象中,寨子周边有7座碉楼,修建得非常坚固,上面有观察孔和射击孔,通过木梯可以登上二三十米高的碉楼云台,登高远眺,大寨内外尽收眼底。现在只剩下一座碉楼矗立在天地之间,高40多米,上面长满了杂草。
IMG_258
深秋的阳光下,68岁的杨庆平在屋顶上晾晒着烟叶,远处矗立着地震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碉楼。夕阳西下,阳光从山的后面投射出光束,一只老鹰在山谷上空顺着风势盘旋。杨庆平又开始将晾晒的烟叶慢慢收拢。“人老了,我是不会离开寨子了,也离不开了。”杨庆平说他会一直守护着祖屋,守护着寨子。
“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这里的特产青脆李,平时再种点土豆、甜樱桃等作物。等五年后李子树长大了,一年下来在地里面都能刨10万块钱,比在外面打工强。等到了李子成熟的季节,娃娃们都要回来帮忙,那个时候寨子里又闹热起来了。”杨庆平乐呵呵地说。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对寨子进行保护,初步方案是,将地震前保存完好的4座碉楼恢复重建,然后对一些老屋进行加固修复,在当地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