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今日汶川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汶川告诉世界,我们很好

浏览量:11.44万次 发布时间:2018-11-27 15:13 来源: 作者: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郑建超)
汶川告诉世界,我们很好汶川新貌。供图:汶川县委宣传部。
和合乾坤春不老,豪迈谱写新篇章!
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十周年。十年过去了,勇敢顽强的汶川人又向世人递交了怎样的答卷,在汶川大地上又发生了怎么样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面貌呢?这是世界的关注。近日,“国际在线大美四川行”采访团走进汶川。
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灾民变市民、家园变花园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真情关怀和广东对口援建下,战胜巨大灾难的汶川人民坚强挺立,从悲壮走向豪迈,满目疮痍的汶川重新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完成了涅磐重生的惊天巨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实现了灾民变市民、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的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如诗如画的禹风羌韵,特色鲜明的城镇乡村,风光旖旎的旅游景点,繁荣兴盛的商业街市,成为汶川吸引世界关注的亮点;超前的基础设施,生态的休闲农业,绿色的新型工业,优质的社会服务,成为汶川吸引人们向往留恋的净土。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汶川的牵挂,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并对对汶川十年的变化表示很欣慰。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7.57亿元,比2008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472元,比2008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43元,比2008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18.1%;被表彰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四川省重大农村改革任务年度推进示范县”等称号。
据悉,十年来,汶川专注发展转型定力,顺时应势、砥砺奋进。坚决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持续用力转方式调结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联袂前行。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汶川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的农业产业布局,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已经成功申报3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家合作社成功申报有机食品转换认证,5个产品取得了无公害产地认定。2017年汶川甜樱桃产量达到9000万公斤,青红脆李产量达到2200万公斤。绿色工业勇挑大梁。汶川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工业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四川锂谷”,加快推进“百亿工业园区”建设。县境内建有漩口工业园区,为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科技、锂、铝、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园区,是阿坝州规划的锂产业加工中心。第三产业方兴未艾。汶川,因一场灾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心关注,汶川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康养汶川的发展战略,围绕“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主题,推进康养旅游标准化建设。经过震后的重建与发展,汶川建成了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全县电商主体达180余家、“微商”达1000余家,荣获“2017四川县域电子商务十佳县”称号。同时,已初步建立起“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店”产业雏形,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树立民生优先理念,主动作为、协调推进,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十年来,汶川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大健康”理念,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脱贫摘帽纵深推进。作为四川省2017年计划摘帽的15个贫困县之一,汶川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三同两带”“五清五改”行动,创新开展“户户入·入户户”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目前,已完成27个贫困村退出、1209户4042人稳定脱贫,结存贫困人口134户40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5%,高质量通过脱贫攻坚省级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前列。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坚持把6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着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和健康创造汶川实体店,汶川全民健康事业影响力不断扩大,水磨镇成功创建为全国特种康复小镇。大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移动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等政策,开展“一村一幼”,入学(园)率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升格为阿坝师范学院。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7个。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险统征”一站式服务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落实见效,为全县农户购买农村房屋保险,为群众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更加有力。
实施生态立县方略,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协调。十年来,汶川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家园。全面完成后七盘沟、羊岭沟等18处重大地灾治理和雁门沟、华溪沟等14处河道疏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08%。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三治岷江”工程,大力实施长江上游干旱半干旱河谷治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以上,县级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乡设施更加完善。不断完善外通内畅、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体系,映汶高速建成通车,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国道213线恢复重建、汶马高速加快建设,汶崇路、汶彭高速、山地轨道交通等项目有序推进,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水毁修复、通达通畅、安保工程。实施五小水利、安全饮水等项目,稳步推进城乡电网升级,实现“4G到乡、3G到村、光纤到户”。
汶川告诉世界,我们很好汶川新貌。供图:汶川县委宣传部。
汶川更美丽起来:灾区变景区 世界的汶川 旅游的胜地
据了解,震后十年来,汶川坚持以旅游为先导,统一规划、优先重建、优先发展、优先振兴,“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取得骄人成绩。2017年,全县旅游接待600.15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53.3倍,年均增长55.9%;实现旅游总收入27.03亿元,比2008年增长51.7倍,年均增长55.4%。

汶川告诉世界,我们很好

汶川新貌。供图:汶川县委宣传部。
突出的成绩是如何做到的呢?
汶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抓规划,强化旅游先导。震后,汶川紧抓灾后重建、对口援建等历史性机遇,把旅游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先导产业、重要支撑,围绕“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主题,以“生态、业态、文态”融合、“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联动为切入点,推进康养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川西北特色生态康养目的地,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大气魄建设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如今,游客行走在汶川大地,能真切感受到独具神韵的古式建筑、风格各异的藏羌民居、迂回曲折的街区巷道、潺潺流水的水景溪流和田园风光的梦幻家园,都能享受到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体验。
其次是抓机制,强化发展保障。汶川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群众参与”的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实力型企业,借智借力,规范经营。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村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在推进全域景区进程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再次,抓品牌,提升景区品质。在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汶川县立治水文化、羌藏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汶川文化四朵花”,着力建设精品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汶川旅游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介能力,倾力打造“世界汶川·水墨桃源”,成功创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国家4A景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同时涌现出了龙溪达拉布、漩口群山益水、水磨绿水青山、三江牧田山居等一批康养民宿。根据烟雨三江、丹青水磨、天地映秀、熊猫家园、大禹故里、古韵羌山“汶川六景区”的不同特色、不同韵味、不同感觉,推动全域旅游、全域景区发展,打造各具魅力特色的旅游品牌,通过全方位开发生态观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康体保健等精品旅游项目,使汶川成为九环线旅游的战略支点。
新汶川、新变化、新风貌、新作为;汶川已经翻开历史的一页,迈入新的时代。向世界述说:我们很好,大美汶川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