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海南故事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琼剧老物件 留声留影留文本

浏览量:7.42万次 发布时间:2021-07-06 14:10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IMG_256
林壮行收藏的部分琼剧老剧本。
在文娱生活单调、文化产品缺乏的年代,琼剧是很多本土民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偶尔的一两场露天电影,简直就是精神文化大餐,是对庸常生活的极佳调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琼剧,传统的经典唱腔是怎样的?老艺人又是怎么演绎的?他们的音容何处寻觅?老剧本等与琼剧有关的文献资料,还有多少相关老物件散落在民间?它们的价值何在?让我们通过一些琼剧老物件,追忆琼剧的高光过往。
2021年初,琼剧事业热心人林壮行通过网络,从一位福建藏友那里交流到了海南首部琼剧电影《红叶题诗》的7张剧照,多数从未在海南本地出现过,颇为珍贵。这部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和香港新联影业公司联合摄制、中国电影公司发行的琼剧电影艺术片,在琼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林壮行收到的剧照,引起了国家二级作曲、琼剧研究专家周庆辉先生的兴趣,海南日报记者闻讯也前去采访。走进林壮行的收藏世界后,发现其多年来搜集到的大量有关琼剧的黑胶唱片、录音带、剧本、曲谱和书籍等老物件,济济一“屋”,俨然一个小型的琼剧档案馆。
IMG_257
林壮行收藏的部分琼剧光碟。
老物件带出戏曲界往事
最近十年,林壮行的兴趣、爱好除了听戏、看戏,就是不断搜集这些与琼剧相关的老物件,手上几乎没有闲钱,尤其是2016年单独租房放置这些藏品之后。他想让这批东西发挥它们的作用,为琼剧事业做贡献,不想再继续分散到各个藏家手中,更不愿它们离开本土。
目睹林壮行的琼剧老物件,年过七旬的周庆辉不由得想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戏曲界的两次大规模录制行动。第一次是在1957年至1959年间,当时,中国唱片公司到全国各地录制各剧种的经典唱段,琼剧《张文秀》《搜书院》《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在此列。其中移植自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文艺界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早在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于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期间演出,就颇受欢迎,反响极佳。第二次大规模录制始于1984年,当年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奔赴各省市区精挑细选传统剧目中的折子戏,琼剧《搜书院》的“责徒”、《张文秀》的“偷包袱”和《秦香莲》的“闯宫”就被选中。那时录的是影像,而且效果已是彩色。
“在没有录音、录像设备的情况下,历史上琼剧是怎么唱的,怎么演的,全凭艺人之间口传心授,后人不得而知,现在能听到、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琼剧音频、视频资料,别提心里有多激动。”周庆辉说,“1982年我参与编写《琼剧志》时,借听过1930年代录制的唱片《小娥送帐》,后来便不知去向了。但我相信民间还有人收藏、保存不少琼剧老唱片等音像资料。”
林壮行说,1920年代至1960年代活跃于琼剧舞台的郑长和、谭岐彩、韩文华、王凤梅、王黄文、陈华、红梅、林道修和王英蓉等已故前辈,他们的琼剧表演艺术造诣已近乎完美,不论唱、念、做、打都有经典之作,是琼剧艺术表演的宝贵财富;1980年代则是琼剧的一个巅峰时期,新老艺术家们争相竞艺,传统剧目经过琼剧表演艺术家匠心独具的演出,琼剧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
海外出版界倚重琼剧经典
海外华人看重乡情,对乡音乡韵有着挥之不去、割舍不掉的情结。据周庆辉和林壮行查考,早在1920年,旅居新加坡的海南籍华人文化圈内,已经录制、发行了琼剧名角郑长和的唱腔、唱段,算得上是最早的琼剧黑胶唱片了。琼剧电影《红叶题诗》1962年问世后,在海内外琼籍乡亲中引起不小的震撼。次年,新加坡文化生活出版社为此还专门出版了一本推介它的18页的小书,该书也为林壮行所收藏。从留存的琼剧老物件来看,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琼籍乡亲对琼剧文化的热爱和传播最为突出,百年以来出版发行了大量琼剧经典剧目的唱片、磁带、光碟和名伶传记等;泰国、马来西亚也有不少此类文化产品。回归之前的香港,艺声、良友等文化公司也发行了很多琼剧磁带和唱片;迄今,海南、香港两地的琼剧文化交流活动也从未间断,既传播和传承了琼剧艺术,也维系了两地琼籍乡亲的乡情。
IMG_258
林壮行在整理琼剧资料。
琼剧文本不容小觑
周庆辉在20世纪80年代就完成了《琼剧志》的初稿,今年准备再次校勘后正式出版。为了弄清《红叶题诗》唱词中到底是“一叶丹”,还是“一片丹”,他在林壮行的藏品中比对老唱片和老剧本上的台词,发现既有“愿结同心一片丹”,也有“却爱天涯一叶丹”的唱词,先后出现,并没有孰对孰错之分,后人的传唱也没有出错。
在周庆辉看来,“通过琼剧史料、老剧本、老唱片等具有文献价值的介质,可以知晓琼剧的发展、兴替和成就,它们的文化、历史价值不可小觑。”
看了林壮行收藏的《三看御妹》《丘濬变奏》《秦香莲后传》《知府丢官救婵娟》等30余份音乐曲谱,周庆辉说,琼剧是海南母体文化的载体和品种之一,其声腔是最具本土民族特色的曲调群,借助曲谱,结合磁带、唱片和光碟存留下来的声音资料,可以更真实、更生动地传承琼剧的传统唱腔艺术。
周庆辉认为,琼剧文字资料少,缺乏系统性,流派分析、唱腔艺术特色研究也有待深入,不告别口口相授,不利于琼剧的传承和发展。当下,琼剧传承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更让人忧心的是琼剧史料档案屈指可数,目前海南还没有一家专门收藏琼剧资料并对外开放的场馆,挖掘濒临衰竭的琼剧文化已成为一项既迫切又艰巨的任务。就林壮行收藏的琼剧老物件,周庆辉建议相关部门或组织成立专业团队,设立专门机构,建立馆藏、展示空间,如琼剧博物馆或琼剧数据库,并尽快将它们全部数字化,以便复制、利用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