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新兴产业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生态红利让婺源百姓乐享“最美”生活

浏览量:10.46万次 发布时间:2019-08-14 15:02 来源: 作者:
摘要: ”婺源生态环境局局长叶茂根告诉记者。十余年来,婺源坚守生态立县保护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64%,植被覆盖率超过90%,全域2967平方里获评全国唯一一个以整县命名的国家3A级景区,不仅生态环境
“地无三尺平”的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位于海拔500米的半山腰,曾经因交通不便,村民陆续搬离,房屋失修,梯田荒芜,守着好风景受着穷,成为半空心贫困村。
2009年,经开发旅游后,好风景变成观光旅游资源,“篁岭晒秋”一跃成为“最美中国符号”,人均收入由开发前的35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元,成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篁岭是婺源从“守着风景没饭吃”到“卖风景挪穷窝拔穷根”的典型代表。十余年来,婺源坚守生态立县保护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2.64%,植被覆盖率超过90%,全域2967平方公里获评全国唯一一个以整县命名的国家3A级景区,不仅生态环境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201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8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婺源县深入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在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上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了示范和引领。”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在提到婺源的生态创建工作成效时说。
生态立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2007年5月,“靠山吃山”的山区财政穷县婺源县一举关闭了近百家竹木加工企业。同年6月,财政收入第一利税大户、工业龙头企业——婺源县迈尔泰林业有限公司也彻底关停,立足环保调结构、生态为先促发展的帷幕缓缓拉开。
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制约,婺源经济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处于相对封闭状态。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27.86亿元,财政收入1.86亿元,人均GDP和财政收入仅为8445.6元和563.64元。
如今,婺源以“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为核心的生态立县之路越走越宽。2018年,21项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取得10年来最好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首次超过3万元,财政总收入增长到15.96亿元。
 “十多年来,我们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管县财政存在什么困难,我们都严格企业入驻,并且逐年加大对环保治理项目的财政投入。”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单文彬介绍。
婺源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近年来,谢绝各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千个,年均减少林木采伐5万立方米。率先在全国创建193个自然保护小区,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案》,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工程。
同时,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的要求,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型工业园区——婺源县生态工业园,已吸引140余家企业入园,安置就业1.3万余人。
“我们园区是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但一点工业园区的感觉都没有,和周边县市的工业园区有很强烈的对比,我就像是在花园中上班一样,这种感觉特别舒适。”江西正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吴美珍说。
全民参与,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记者近日走进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称的李坑村。一到村口,就看到满是写生的画板和正在写生的人群,正对着村里清澈干净的流水、整洁有序的街道和民居寻找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描绘。
“以前家门口这条河看到的满眼都是垃圾,现在大家都不用要求,自发地共同爱护村里的环境。”离村口不远开了一家卖当地土产品小店的村民李新富说,“我20世纪90年代在外面打工赚钱,一年纯收入才几千元;2000年回来后,开始慢慢做点游客的小生意,随着游人不断增多,我现在年收入已经有五六万元了。”
“我们去年门票收入分红,按户口每人分到2400元,这大大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积极性,各家各户更自觉地落实垃圾收集等要求。”李坑村党支部书记李义泉介绍说。
同样因旅游受益,在瑶湾景区工作的70岁的章灶文告诉记者:“我6亩地每年租金6000元,每个月工资1800元,有空还可以回家种地做事,两不耽误,我们村里的人好多像我一样的,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种生活。”
不光是旅游开发成熟的景区村民享受到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自觉爱护环境。就是在旅游线路边上,游客很少到的村子,也受到旅游经济的辐射。
“我在家边带小孩边养一些土鸡和孔雀,以前要出去推销,现在很多人主动上门来买,我们这里山好水好,农产品也好卖。”王富坦村的金富根告诉记者。王富坦村属于汪口景区,因为交通不便,很少游客到来,记者在村子转了一圈,这里依然干净整洁,满眼青山绿水。
“前不久,我们刚取缔了一家非法炼铝作坊,这是老百姓举报后我们第一时间查处的。我县全民参与的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强,这是我们做好环保工作的动力之源。”婺源生态环境局局长叶茂根告诉记者。
完善细节,建设最美乡村
“我们昨天刚来到这里,老师就告诉我们,写生的时候,废水要收集起来,倒在固定的地方。”正在李坑村写生的山东建筑大学学生秦智琪一边勾图一边告诉记者。他的画板脚边是一个小桶,写生的废水就收集在里面,结束后倒在统一的地方,然后收集运走集中处理。
婺源县写生经济兴起于沱川和思口等地,现已延伸至全县9个乡镇20余个主要村庄,大有处处有景、处处可写生之势。根据调研数据,每年写生人数约有21万人。

写生废水与日俱增,婺源县初步提出镇村收集、县集中处理模式,拟再投资200余万元,将全县范围内的写生废水集中收集后转运至县预处理中心,再汇入工业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为了让婺源美得彻底、美到点滴细节,婺源在用心解决油彩污染的同时,还用心解决农家乐餐饮污染。全县共有农村餐饮住宿698户,污水防治设施基本到位率98%以上;用心解决村庄生活污水处理,三年投入2亿元,采用因地制宜的四种方式对120个村庄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今年还将推进40个村庄的治理;目前正督促县城区域287家餐饮企业正确启用并按时清洗维护油烟净化装置;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转运全部实现第三方治理。
2018年,婺源县饶河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省控汪口断面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水标准,按Ⅱ类水标准执行达标率为83.33%;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PM2.5浓度均值为23微克/立方米,城区空气质量总评价类别为优于二级标准,在全省113个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排名位居前列。乡村空气质量的总评价类别为优于二级标准,大部分时段达到一级标准。
“根植生态理念、推进生态治理、兴起生态产业,大量的生态红利让越来越多的婺源百姓过上了美好生活,切实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婺源县委书记吴曙说。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