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生态家园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直到听周开迅说贵州茶文化,我才开始懂了茶

浏览量:9.13万次 发布时间:2018-11-21 16:46 来源:多彩贵州 作者:
在日前召开的中日韩2018文化交流论坛上,各国代表、茶界同仁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三国茶文化精髓,促进三国友好交流。从前不懂茶,若让我回答茶文化是什么?我大概只能告诉你茶道,直到论坛上听到一位老先生说茶。他便是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开迅。周开迅既是贵州茶文化研究权威,同时也是推动贵州茶文化交流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能听他说茶文化,有幸,万幸。听后方觉察,竟是我粗鄙了茶文化,无知莽撞了茶叶。竟不知,这小小一片茶叶,在国人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承载过如此重的家国责任与情怀!以下是周开迅先生在论坛上演讲的《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精神气场——中国(贵州)茶工业文化遗产价值探寻》。根据录音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文字略有改动。
追溯历史中国(贵州)茶工业文化遗产体系便是缩影
贵州是中国、自然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同时也是最近崛起的新兴茶区。700多万亩的茶叶种植面积居,位居全国之首,是贵州本土、全国,乃至世界知名茶企茶人共同的大舞台。这片神奇的茶叶故地,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群落和古老的茶叶历史社区(村落和茶坊等),是一座世界级的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和茶文化宝库。从古老的茶文明到现代茶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这个伟大的茶叶母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亦有学者称之为茶叶战争)爆发到整个20世纪的160年的时光里,茶叶发展和茶文化复兴,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辉煌。一片小小的树叶,承载了太重的家国责任与情怀!保存完好的中国(贵州)茶工业文化遗产体系,则是这一段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国茶叶从传统农耕时代迈向现代工业化时代的历史缩影,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茶叶历史的珍贵记忆。
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
茶运与国运一同衰落之后,一批批茶界的仁人志士,怀着茶叶报国的理想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世纪初叶,不少茶人为推动中国茶叶的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1939年,中国的抗战进入艰难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试验示范机构–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时简称中央茶场,后简称中央实验茶场)正式落户山清水秀,物产丰饶,茶叶基础扎实的贵州湄潭,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开启了茶叶科研、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之路。
湄潭茶场红茶出口检验
中央实验茶场在经历了十一载的发展之后,于1949年11月成为贵州省湄潭茶场(一度与贵州省茶科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成为共和国早期的八大茶叶岀口基地之一和茶叶科研的生力军,至今已近80年的历史。更为难得的是,中国茶叶史在贵州湄潭的80年里,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留下了一座体系完整,体量巨大,底蕴深厚的茶工业文化遗产宝库,可谓成果丰硕,人文厚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对茶敬畏保存最完整的茶文化遗产在湄潭
1万多亩开垦于20世纪的历史茶园(山),其中民国象山茶园(555亩,被誉为中国现代茶业第一园),桐子坡茶树品种园以及密植免耕科技茶园,独具重大历史内涵,堪称生长着的茶文物。现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省保)。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总部旧址。位于象山脚下,湄江河与湄水河环绕的象鼻半岛之上,其总部设于清康熙年间修建的万寿宫(刘淦芝,李联标等几家人还住在其中),紧临的水府祠为其茶叶试制工坊。中国现代茶叶的许多开创性的事业在此展开。现为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占地50多亩。1950年初,在中央茶场旧址上兴建,为全省出囗茶叶精制中心和全国茶叶出囗基地的核心工厂。其中,全套(两组)木质出囗红碎茶精制生产线,分楼上楼下两层,楼上是原料投放和成品回收车间,楼下为精制车间。整条生产线,由茶场的茶叶机械专家和工人师傅设计制作完成,不仅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中茶叶不落地,还配备了除尘管道,堪称那个时代茶叶精加工清洁化生产的杰作,是中国茶叶生产机械化历史的重要见证。整座工厂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包括另外三条生产线。现为中国茶工业博物馆,省保。
湄潭茶场永兴分场制茶工厂旧址。位于永兴镇断石桥,占地约50亩,为20世纪60年代初修建,厂内设置了红茶、绿茶和名优茶(湄江茶)生产线,还配备了从东德引进的发电机组(已不存在)。厂区内和进厂道路两旁,桂树成林,风景优美。这座大型茶工厂为万亩茶海配套工厂。现为省保。各类文献档案、产品及包装物、科研器具、各种茶叶机具、各类标本等登记在册的可移动文物达8000多件,另有尚待整理的资料超过3万个页面。
其他旧址。包括中央茶场早期茶青生产基地(多为明清古茶园),象山五马槽分场旧址(现为象山茶史陈列馆),以及整体虽然破败却未拆毁一砖一瓦的湄潭茶场屯子岩分场旧址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潭翠芽、遵义红茶、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已成为贵州省级非遗,湄潭油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遵义市级非遣。规模如此巨大且保存完好的近现代茶叶旧址及其他茶文化遗产,集中在一个县里,实属罕见,在中国独此一家。
潜力巨大正是茶文化带给了湄潭以底蕴
面对这座不可多得的茶文化遗产宝库,我们组织地方文史专家,同时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岀版专著《茶的途程》、《20世纪中国茶工业的背影》、《茶国行呤》、《湄潭茶鉴》、《贵州茶何以贵》等,在全国茶叶专业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召开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湄潭是一代茶叶大师张天褔、刘淦芝、李联标开创茶叶事业的地方,是中国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生产第一个实验茶场,在今天的中国茶界,是一个圣地!”。“我一辈子搞茶叶机器的研究,我敢说,湄潭的机器,代表了我们国家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叶机械权威专家权启爱:“贵州(湄潭)在中国现代茶叶科技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里是现代茶业科技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现代茶业科技史上的许多重大科技命题开创和发端于此,取得了不少标志性的科技成果,起着引领现代茶业科技的作用。”
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茶文化学者姚国坤:“贵州茶何以贵,一贵在它的物质品相,二贵在它的精神气质。而说到精神,自然脱不开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一群民族精英的汇聚,使湄潭成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伟大精神气场……”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院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茶文化学者王旭烽:“贵州省湄潭茶场,是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延续,……不仅为国家提供了约3万吨出囗红茶,畅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而且完整地保存了从传统制茶到自力更生半手工半机械铁木结构单机作业,再到初制加工半机械化和精利全程联装机械化流程机具设备,堪称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近现代茶工业宝贵遗产。”
以上所述茶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精神文化能量。它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乐观向上精神,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内涵,正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几代茶人怀着振兴中国茶业和复兴中华茶文化的梦想,在贵州湄潭留下了他们茶叶人生最精彩的华章。历史,以它独特的甚至有些沧桑破败的方式存在着,带给地方以底蕴,带给新来的人们以精气神。
编辑:何建坪
责编: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