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大美非遗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老爸茶等拟入选我省第六批非遗名录烟火非遗“+”出新味

浏览量:5.73万次 发布时间:2024-03-20 11:47 来源: 作者:
当传唱百年的琼剧写进了流行歌曲,当春秋时期便享有盛名的黎锦编织进了现代人的裙摆,当椰雕技艺出现在精美的画框上而成为爆款……在时光里蒙上了微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刻正触手可及,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等重要理念的推动下,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拉动了一个万亿级的服务市场——“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会展”“非遗+研学”……众多“非遗+”的打开方式,让非遗的气象万千成为眼前的精彩纷呈。海南非遗的活水流出场馆、书籍、古迹,流进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里,人们拥有了更足的文化自信、定力和底气。

非遗

源于生活,融入烟火

老街旧巷,喧沸茶堂,一方桌,一茶壶,三五好友漫话无尽春秋……长期以来,老爸茶是海南最常见的市井画面,也承载着海南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城市记忆。
前不久,海南老爸茶习俗这个极具本地特色的生活标签,拟被推荐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意味着,海南老爸茶习俗有望承载非遗的光环,将得到许多格外的珍惜、保护,还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恒兴发老爸茶店坐落于海口市振东街,趁着悠然的光阴走进这家老街上的茶馆,点上一杯红茶,再来一个菠萝包,整个下午都可以在这享受古朴闲适的海南烟火味。
茶店老板陈勇,是海口本地人,从母亲手上学到茶艺功夫,开了这家茶店。茶店在他手上经营了11年。如今,这家店已小有名气,不仅成为本地人的休闲好去处,也是许多外地人来海口必去的打卡点。
“我从小跟着母亲在老爸茶馆里长大,现在又以老爸茶生意为生,我对老爸茶这一海南习俗,可以说是感情深厚。”陈勇说,几十年来,他见证了海南老爸茶的发展,老爸茶的种类从一开始只有茶和包点,到后来有上百种美味小食,茶客也从本地中老年人,扩展到外地游客、年轻人。
得知老爸茶习俗拟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陈勇很是高兴。他说,随着老爸茶市场化的发展,传统的老爸茶正在受到冲击。比如有的茶店为了追求利益,以半成品替代传统手作点心,也有的是外行人开店,把海南老爸茶当作粤式茶点店经营,“这会让很多不了解老爸茶文化的人,曲解了老爸茶的内涵。种种现象看来,海南老爸茶习俗的传承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
年过六旬的陈伯是老爸茶店里的常客,在他看来,海南老爸茶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现在年轻人的工作节奏太快了,但是这杯老爸茶里却有着海南人民的慢生活。老爸茶如果能顺利列入非遗名录,希望不仅在硬性标准上传承这一习俗,还要让这杯茶背后所传达的坦然、淡然、泰然的生活态度,感染更多人。”
细看海南非遗名录名单,不只是老爸茶习俗,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美食、信俗、歌谣、技艺,如琼剧、海南公仔戏、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陵水酸粉烹制技艺、海口海南粉烹制技艺……它们浓缩了一方水土、一座城市的生活习惯,又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它们都是入选了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的宝贝。
“非遗不都是一些比较‘偏冷’的事物。”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罗文雄表示,我国非遗门类众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涵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它们源于生活,又融入烟火,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遗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非遗+”

文旅融合无边界

椰林掩映,草木葳蕤,一座座灰棕色的船型屋散落在山坳里,一种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让人仿佛身处于世外桃源。
这里是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坐落在玉龙山山脉盆地中,是山林深处与世隔绝的古村落,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从“旅游热力图”上看,这里绝对算不上是热门目的地,但是近年来“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的热风也吹到了这里。
“尽管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很长时间里,找不到发展方向,白查村的旅游产业也没有因此而兴盛。”东方市文化馆馆长陈荣川说,这几年,当地在“非遗+”里觅到了发展的良机。
白查村先是修建了旅游驿站,有民宿、有餐饮、有非遗文创;今年又和企业签订协议,共同打造非遗研学项目,吸引了大批学生,大家在参观船型屋时,还能体验搭建船型屋,切实体会非遗文化的传承和起源。
见证了这个古老村庄的变化,也参与了非遗焕新的过程,陈荣川很是自豪,他说,现在白查村每天有两三百人参观,节假日最高能超过千人。在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黄金周里,白查村共接待游客1.23万人次。
曾有业内专家说过,非遗源自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本身就是常用商品。非遗先天具有市场基因,历史上,非遗的大众化消费群体非常多,当下,则需要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从市场上看,旅游和文化本就是两大交集的产业,文化的传播需要旅游作为载体,旅游的发展需要文化做内涵支撑。因此,“非遗+”与旅游业具有天然的可融合性。
今年7月,“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评选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三亚南山国际非遗中心文旅融合暨非遗融入景区创新案例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案例”,成为海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如果说白查村的“非遗+旅游”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产业开发,那么三亚南山国际非遗中心的文旅融合案例,则更像是“无中生有”的场景营造。这两种模式,对于“非遗+”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意义。
三亚南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前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尼泊尔国家馆,于2015年迁建到南山文化旅游区。2020年,南山文化旅游区把这一核心景点转型设立为“三亚南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原本的尼泊尔国家馆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艺术著称,汇集了众多国内外的非遗精品。海南省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南山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刘春立表示,“该馆的原有基础上设立了非遗中心,就是为了创新非遗与旅游融合方式,将在非遗技艺与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有力的桥梁,促进非遗的对外交流和展示。”
3年来,南山国际非遗中心举办了众多国内外的非遗展览,包括海南非遗展、“迷人的尼泊尔手工艺”特展、俄罗斯传统文化展、唐卡艺术展、景泰蓝艺术展、苗族非遗展、重庆大足石刻展等等,为市民游客打开了一扇世界非遗之窗。
借助这一平台,南山国际非遗中心还连续承办了3届三亚南山非遗节,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机构、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中心还承办海南欢乐节、举办跨年嘉年华等活动,通过艺术化、时尚化的场景营造,让市民游客发现海南非遗之美。

“非遗+N”

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发展中

“非遗+”不仅可以是物理空间上的解锁,也可以是人员之间的破壁。
不久前,一场时尚新潮的黎锦走秀在海南师范大学上演。
大力神图腾沿着衣袖飞舞,甘工鸟图案点缀了少女的手提包,经纬交织的黎锦被剪裁成时尚的服饰……这场黎锦秀展出了上百件又潮流又有趣的黎锦单品,而这背后,汇集了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的智慧。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创新不足、高层次设计人才稀缺、地域性文化元素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制约着黎锦产业的发展。
2021年12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正式设立搭建运营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项目,选聘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推进平台建设,把设计环节融入“非遗+”的产业链。
以搭建这一平台为契机,海师大美术学院汇聚、整合了国内高校优秀教育资源、设计师资源,以及社会知名设计师资源,建立起黎锦企业、传承人、工坊与黎锦设计师线上和线下联系和沟通的渠道。
“我们到北京服装学院、清华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去洽谈交流,签约了50位设计师,设计研发了近250款黎锦服饰、箱包、丝巾等样品,被多家企业采纳生产。”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引介绍。
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以“全国黎锦设计师”小程序为载体,在这里,设计师可以自由上传展示个人作品,微信全体用户都可以看到设计师发表的作品。企业可以联系设计师,设计师也可以对接企业。
在这一平台上,设计师汪丽群参与了黎锦元素男女服装高端定制系列、成衣时尚商务系列、成衣美式休闲系列、成衣时尚潮品系列、男女士包袋系列、男女士丝巾系列等产品的设计,并对接到了企业、传承人与非遗工坊,最终她设计的作品获得十余家企业的采纳。
汪丽群期待自己设计的作品能成为市场上爆款产品,“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同时也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目前,该平台已入驻省内36家黎锦企业、合作社与工作室,黎锦设计师通过服务平台建立与企业沟通的渠道,指尖艺术正在变成“指尖经济”,加强了对黎锦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也带动了更多企业增收致富。
“非遗+”还可以有N种打开方式,如“非遗+特色街区”,每逢节庆,琼剧、海南公仔戏、冼夫人信俗成了海口骑楼老街的文旅“必备菜”;“非遗+文创”,许多游客在离开海南时都会带上椰雕的钥匙扣、冰箱贴作纪念;“非遗+养生”,海南黎医黎药逐渐应用于特色康养旅游业态中……
“海南非遗灿若星辰。”著名非遗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如此评价,在他看来,非遗的保护传承不仅要有非遗传承人这样的官方力量护住非遗的源头活水,还要有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大胆开发“非遗+”,让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非遗传承发展中,非遗方可历久而弥新。
海南拟增加
19项省级非遗
代表性项目
民间文学
儋州话文读音吟诵
苏东坡传说(儋州)
传统音乐
儋州客家山歌
传统舞蹈
黎族跳娘舞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坡陈五形桩
传统美术
文昌灰塑
传统技艺
传统副食制作技艺
传统制茶技艺
传统菜品烹饪技艺
苗族五色饭制作技艺
黎族沉香灵芝膏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黎族藤灸传统医药技艺
黎医草线灸
黎医走蛇罐疗法
民俗
海南老爸茶习俗
二月二习俗
黎族“袍隆扣”信俗
海南苗族服饰
关公信俗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