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在线旅游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视窗网 > 在线旅游 >

西藏拉萨 药王山下的石刻人

浏览量:8.15万次 发布时间:2017-11-28 11:00 来源:网络 作者:
在藏区神山、圣湖、转经道旁,最常看到的玛尼石,在游客眼中那些石头熠熠生辉,美轮美奂,代表着某种信仰的要义,神秘又庄严。没错,每一块玛尼石的诞生,都与藏区传统石刻人精巧的手艺密不可分。石刻艺术,是藏区高原上最常见最普及也最平凡的存在。
今天,如果你去拉萨药王山,会在那面巨大的摩崖石刻旁,看到一座由上万块石刻经板堆砌的《甘珠尔》大藏经石刻佛塔。那座塔的石板,是好多名藏区石刻匠人日以继夜手工刻出来的。曾经,他们就每天坐在塔下,用工具在石板上叮叮当当的凿刻,经年累月,风餐露宿。而他们曾经是我的朋友。
2005年,当我第一次到拉萨时,八廓街上满是冲锋衣裤和墨镜青年景象,让我萌生了一丝失望与悲哀。于是,我整日游荡在这座拥有无数神秘传说,并被人膜拜的高原圣城,试图寻觅到它与心目中略微贴切的影子。也许只是一缕桑烟的气息、一个虔诚的叩拜、或者仅是一声发自肺腑的念诵……其实,最初时我也不确切地知道那该是一种怎样的表达。
而后,我来到布达拉宫坐落的玛波日神山的斜对面药王山,当我沿着山体走向少为人知的另一侧时,所有的辛苦和期待,都被眼前雄壮的大藏经《甘珠尔》石刻塔和耳畔叮叮当当的敲凿声所补充。我在天堂拉萨认识了一群单纯到近乎执拗得石刻人,圣城终于第一次向我印证了它的不凡。
石刻人贡布扎西来自囊谦,不爱说话的他在药王山下刻石头已经十二个年头。五年前,他的女儿就诞生在药王山的佛塔下面,如今扎西和妻子每天把女儿送到拉萨的幼儿园,两天再到药王山刻石头。幼儿园每月的学费和伙食费对于这个石刻家庭是笔不小的开销,但似乎已经习惯了风餐露宿的他们,却宁可把钱省下来让女儿接受教育。
而像贡布扎西一样的石刻家庭在药王山下不只一家。来自四川的石刻人瑜伽,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和妻子刻石头也有些年头了。瑜伽性格开朗,刻石头对于他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在我看来,每天重复做同样的工作,该有多么枯燥,瑜伽却说:“你知不知道,能每天对着《甘珠尔》经念诵并刻下来,这是一种多大的福气。”
多数时候刻石头都是件枯燥的事,那些叮叮当当、此起彼伏的声音长久地回荡在天际。而在药王山下的石刻人眼里,能在药王山刻石头是积累功德的过程,如此想来那些叮叮当当的声音,反倒带出几分悦耳的梵音,倒也不那么枯燥。瑜伽的女儿只有3岁,每天在石板垒砌的佛塔下面跑来跑去,圆圆的脸蛋透着几分稚拙,生性乐观的瑜伽给女儿起名笑眯眯。这倒和他的性格颇有几分相像。瑜伽的妻子也是石刻人,她不爱说话,和人聊天时也只是憨憨地小,问一句才答一句。
或许在瑜伽眼里,从他磕着长头来到拉萨,成为药王山石刻人的那一刻起,为《甘珠尔》大藏经佛塔刻石头就已经不再是一份单纯的工作。十多年来随着《甘珠尔》大藏经佛塔的不断完善,那些被风水日晒的经文、石板已经与他的信仰和渴盼融为一体,所以才有今天,他理所应当地骄傲。
多数时候,药王山和《甘珠尔》大藏经佛塔下的生活都是枯燥的,那些叮叮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长久地回荡在天际。石刻人瑜伽说:“尽管今天的拉萨很热闹,穿金戴银的人们动辄就点千盏灯,发一个宏大的愿,但刻一块石板、添一毛钱布施的功德并不比千盏灯少。你的善,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好。”所以,我想这些传统的石刻人,和我们见到的每一块玛尼石、经板,都是藏区旅行给予的馈赠,这世界有平凡的人,继续着平凡的手艺,过着平凡的日子,却铸就着不凡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