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三农丰登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

浏览量:7.73万次 发布时间:2024-03-19 15:22 来源: 作者:
在直播带货平台活跃的主播“三亚二娘咸鱼干”曾是传统的老渔民;曾经的大学生村官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盆花”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7个“博士村长”团队组成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带“智”进村引进和发展更多乡村特色产业……
产业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产业强。今年以来,三亚市崖州区结合区域实际,全力推进融合新业态、引育“新农人”工作,鼓励“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成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
无人插秧机在崖州田洋作业。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
“博士村长”易克贤正在查看作物长势。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
农户在采收豇豆。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
农户在基地务工。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
当地农户正在直播销售农产品。
紧抓机遇,数商兴农
“这是南繁新品种西红柿,皮薄汁水多,三分甜七分酸,甜度正好……”首次“触网”直播,崖州区南滨居居民方伟钦稍显紧张,但与粉丝依旧互动良好。
方伟钦是一名农业技术员,家有1000多株芒果,去年他首次尝试将部分芒果放在微信端销售,200多箱很快以高价格售罄,这让他备受鼓舞。“电商、微商顺应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让优质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对接消费者,不仅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提高了农民的销售价格,让更多田间好货直达消费者的餐桌果篮,一举多得。”方伟钦说。
如今,有不少像方伟钦这样的“新农人”活跃在崖州大地,他们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的转变,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纷纷涌现,这批充满梦想和活力、立志在乡村创业的优秀人才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崖州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区城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追求、有情怀的‘新农人’作为中坚力量。崖州紧抓机遇、数商兴农,科技助力、产业兴农,厚植情怀、人才兴农,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三亚市崖州区委书记樊木表示。
崖州是农业大区,如何让传统农业提档升级?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有力抓手。
当前,云端带货、网络直播迭代创新,不仅为“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副产品和乡村文创产品找到了新销路,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为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崖州区先后出台《崖州区融合新业态,引育“新农人”工作实施方案》《三亚市崖州区新型南繁农民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探索发展“供应链管理+红人孵化+数字电商+职业教育产业”的模式,引入电商直播头部企业,策划举办《辛海相连》电商直播暨辛选集团落户海南自贸港“辛巴选品大会首届海南专场”活动,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培育农村直播带货“领头雁”,着力打造新农商共同体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型人才队伍。一大批新农人抢抓机遇,为家乡好货代言,利用数字化平台打开了乡土文化产品的新销路,更多优质产品插着互联网的翅膀飞向全球,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路径,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直播间,这是‘钦密九号’百香果,香甜可口……”近日,崖州区三更村村民韦朝月正在练习直播话术,她所在的村级直播间是三更村新建的直播基地——三更全球购电商中心,这栋面积1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打造了集直播技能培训、直播场景等“一站式”直播基础平台。
“三更村虽然有芒果、百香果、莲雾等诸多优质农产品,但销售渠道有限。由村集体牵头、企业助力,我们共建直播间,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让群众受益。公司的直播运营管理团队驻扎在村子里,村里组建了实习‘主播团’,计划打造一支三更村直播队伍,让直播带货的新业态、新模式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力争辐射到周边村庄和更多地区,带动大家共同创收。”海南更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斌透露。
引育“新农人”已成为崖州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之一。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崖州区积极整合优质企业、产业资源等为“新农人”搭建“培养平台”,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乡村企业为主体、产学融合的创新体系,将培养农业人才作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延链、强链、壮链的关键抓手。
“目前我们依托辛选集团、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多部门联动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助农公益培训’,做好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百余名农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步地,结合崖州区项目建筑工种用工需求,开展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培训,通过‘技能理论+现场观摩学习+实操训练’等方式,造就一批懂专业、讲安全、有美感的乡村建设工匠队伍。因地制宜为‘新农人’提供在乡村创业发展的条件,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留得住’‘扎得稳’。”崖州区人社局局长陈书鑫说。
科技助力,产业兴农
“大家加快速度,这个订单要2万株茄子苗和1万株青瓜苗。”南繁工人、崖州区崖城村村民陈志良正熟练地配合工友完成售苗业务。当前,琼南地区的冬季瓜菜种植进入农忙季,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工厂化育苗中心是很多崖州农户开展种业CRO服务的工作地。“培训上岗后,我们主要为育苗、售苗提供支撑服务,在家门口就业每天都有200多元的收入。”陈志良说。
下田就是上班,这是很多崖州“新农人”如今的常态。崖州区用足用好“南繁硅谷”建设的溢出红利,着力让本地老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饭。
为了精准施策,崖州区算了一笔经济账。经过调研,该区发现南繁育种1亩地用工约15人次,大田制种1亩地用工约10人次,主要为插秧、播种、收割、授/赶粉、施肥等。根据上年度南繁数据统计,全年全区南繁用工市场约38.82万人次,按平均150元/人次算,崖州农民参与南繁劳务收入约为5823万元。在部分南繁单位反馈所需工种中,插秧工种需求量最大,授粉/赶粉、施肥工种技术要求最高。
“在问需、问难、问计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详细了解乡村发展所需,重点推进南繁种业CRO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南繁领域中小企业,着力引进种业CRO企业、高水平种业服务团队,打造育种制种从播种到收获,再到成果转化由第三方机构来负责的全链条服务,加快产业集聚。”崖州区长童立艳说,结合城区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崖州着力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现代农民队伍;搭建崖州区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建立推广田间学校,推进常态化培育乡村产业建设“新农人”。
具体而言,崖州区在种业CRO技能培训中精准培养,重点设计了育种插秧、授粉/赶粉、施肥理论实操培训,不断提升南繁务工农民就业能力水平,满足南繁单位及相关企业用工需求;与南繁科技城各单位、科技企业、合作社建立用工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将企业需求与产业技能型农民队伍人才信息库中人员就业情况进行匹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坝头人才小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基础条件,在坝头南繁科技小院、广东科学院、南繁产业公司挂牌设立新型南繁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南繁种业CRO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整合南京农大、中国农大等科研单位师资培训资源,邀请专家教授、基地技术人员实施高素质农民全覆盖教育培训。
“学习育种技术让我们夫妇俩有了一技之长,一年至少能有10万元收入。”崖州区三公里村村民韦高武说,广东省科学院团队在村里推广的工程化育种服务,牵手12家企业发展育制种产业,手把手教会村民育种,让大家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我们将着力打造一支能承接南繁种业CRO业务农民队伍,完善田间学校建设,健全配套服务设施,谋划一批产业一二三融合项目,提升种业CRO就业创业营商环境,引导农民入企业、进南繁基地、自主创业等活动,促进农民工就地高质量就业。”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阳超说,该区将融合南繁种业CRO、新媒体等新业态,引进一批懂知识、会经营的“新农人”,助力南繁成果转化,加快崖州“新奇特优”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建设;通过建设南繁种业企业孵化中心项目,引进孵化南繁科技企业、种业CRO服务企业,促进崖州区南繁种业CRO模式商业化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村乡村重点产业链建设。
厚植情怀,人才兴农
十二年前,王艳昌带着大学生村官的光荣使命,来到崖州区三更村任职,扎根农村。彼时,村庄道路到处都是泥泞,村庄常年缺水干旱,村民收入不稳定。“2018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选村委会主任,暗下决心希望让村子变美、让村民变富、让村集体经济变强。”王艳昌说,经过调研发现三角梅在省内园林绿化需求量大,通过培育改良、扦插嫁接等技术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后大家便共同探索如何将一盆花变成“致富花”。
通过采用“专业公司+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三更村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引进80多个品种,有红、黄、白等10种花色。2021年全村三角梅种植产业项目年收入45万元,同比增长40万元,带动劳动就业300人次,发放务工补贴约20万元。2023年元宵节,村里举办了三更村首届三角梅盆景展暨小型盆景拍卖会,展出110盆风格独特、形态各异的盆景,现场竞拍成交101盆,成交金额超过8万元,最贵的一盆卖了8000元。
“三角梅成了我们村产业的‘尖子生’。我们不仅要培养‘尖子生’,还要带动村集体产业‘班级’一起向上。目前,村里还探索建立了直播基地,组建了一支有十多人的实习‘红梅’主播团,带动三角梅、芒果、百香果、莲雾、精品西瓜等三更村特色农产品销售。”王艳昌透露,该村还以“古树红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不断提升村庄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三更村和美乡村;以“花果飘香”构建三更村产业IP,打造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
人才振兴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目前农村最缺乏的就是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崖州区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通过外引内育,培养乡村发展“领头雁”,引进“博士村长”团队,全方位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工作,让更多“新农人”成乡村振兴“兴农人”,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汇聚人才活水,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我们下大力气去挖掘和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返乡创业青年、农产品经营大户等群体,让他们在提升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理论的同时,实地到乡村振兴先进村、致富村、典型村等实践访学点进行实地考察,边看边学、边学边思、开阔眼界和思路,着力为‘新农人’探访‘精准配位’的‘练兵场’,让‘新农人’能够靶向施策、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蓄足力量’。”崖州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振芳说。
在近日举办的2023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好品开放日”活动上,作为最靠前的展台,崖州区临高村“博士村长”易克贤团队的展台吸引了众多人群,斑兰粉、斑兰酥饼、斑兰饮品……各种颜值和风味兼具的斑兰产品获得不少点赞。
作为第一批优秀“博士村长”工作队的负责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研究员易克贤也成为一名“新农人”,他带领团队扎根临高村,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开展立体生态复合种植和芦笋特色种植,指导村民开展豇豆绿色种植。“示范种植斑兰叶亩产鲜叶达到10000斤以上,百香果亩产达4000斤,两项年亩产值可达5.7万元,绿色种植的豇豆亩产达到6000斤,相较于周围的农户多产1000斤左右,有效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易克贤说。
具备科技实力的“新农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要素。崖州区积极推进区城融合,2022年创新采用1个“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1个村社区、带动N个产业发展的“1+1+N”发展模式,从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科研院所中柔性引进博士人才组成“博士村长”团队,定向服务全区所有乡村,帮助破解产业发展困境,探索乡村发展新道路。
“‘博士村长’团队入驻后,通过调研摸底了解帮扶村基本情况,重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农技指导等内容开展工作,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刚顺利完成第三批乡村振兴‘博士村长’聘任工作,并同步推动两批乡村振兴‘人才小院’揭牌,力争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乡村发展。”三亚崖州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继续整合利用好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的资源,持续完善政策支持,强化激励保障,不断健全“博士村长”项目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工作机制,促进专家服务基层常态化,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实现全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广袤沃野,大有可为。崖州区正以实招实干呼唤更多“新农人”扎根农村、发展农业,以新理念、新技术驰骋于田间地头,争做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在乡村发展的广阔舞台上放飞梦想、贡献力量,让“希望的田野”未来可期。来源:三亚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