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文化名人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浏览量:6.29万次 发布时间:2020-07-07 17:38 来源: 作者: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工作室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玻璃手工艺品。新华网 夏一铭摄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为制作玻璃南瓜灯,孙洋用火枪加热原料玻璃管,进行前期“修料”处理。 新华网 夏一铭摄
炽热的火焰喷射而出,年轻女子手中的玻璃管经过持续地烤制和不断地旋转与拉伸,再配以镊子和压刀幻化出多变的造型,她仿若一名魔术师在施展魔法,火焰、玻璃、手工技术的融合,晶莹剔透的玻璃手工艺品浴火诞生。制作过程令人着迷和惊叹,而专注于这门手艺的正是“这有山”玻璃工作室的孙洋。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孙洋对加热的玻璃管吹气,吹出玻璃南瓜灯的基本造型。新华网 夏一铭摄
“歪打正着”的热爱
长春市有一间特别的工作室,这里拥有充满个性又不失优雅的工业风质感,定制的钢架和木板是这里的“硬装”,放置于层层木板上绚丽的玻璃工艺品与玻璃原材料则是“软装”。大大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式的工具、原材料……“我们这间玻璃工作室开设的初衷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到玻璃制作的迷人之处,如果还能像我一样爱上这门手艺,那就再好不过了。”26岁的孙洋,进入玻璃制作领域已经6年了。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孙洋用压刀在玻璃南瓜灯上压出南瓜表面的纹理。新华网 夏一铭摄
“我干上这行算是‘歪打正着’吧,当初我报考的是产品设计专业,可真正学这个专业后才知道,原来下设很多分支,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我决定就读陶瓷玻璃造型设计专业。”孙洋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冷门”专业会对她未来择业方向产生影响。这一专业令孙洋着迷的是,“原来高温下的玻璃会像流动的液体一般,任凭你的手去创造、去雕琢,完全颠覆了我对玻璃手工艺品制作的认知。”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在火枪的加热下,孙洋成功将玻璃棒和玻璃南瓜灯主体融合。新华网 夏一铭摄
玻璃的可塑性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从液态到固态,造型千变万化,加上各种色彩的运用,玻璃不再是放置于工作台面上冰冷没有生气的材料,而是充满炽热情感的精灵,绚烂夺目。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玻璃南瓜灯成品。新华网 夏一铭摄
“熟能生巧”的技艺
源于对玻璃手工艺制作的热爱,使得孙洋希望可以将其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认识玻璃制作,并能亲手体验。于是,玻璃工作室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创立。在这里,体验者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玻璃手工艺品。“从开业到现在,每天最多有五六十人前来体验,我们工作室的员工都忙得不可开交。”孙洋说。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用于不同造型的各色玻璃棒与制作工具。新华网 夏一铭摄
跟其他手工艺制作一样,玻璃手工艺制作也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说的直白点,就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提高。”孙洋戴上护目镜,演示起玻璃小物件的制作。她打开了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火枪,猛烈灼热的火焰射出,瞬时温度达到1600度左右。此时,孙洋选取一根空心的玻璃管,在火焰中不停地转动,经过加热,玻璃管开始软化,随之被缓缓拉开,经过反复的加热、吹气和压制,一个活灵活现又分外可爱的南瓜灯制作出来,“接下来是制作南瓜藤,要用镊子像拧麻花似的转动玻璃棒,制作出弯曲的造型。”说着,孙洋选择了一根绿色的玻璃原料,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抻、拉、拧,“南瓜灯”完成了,孙洋第一时间将这个作品放入退火炉中降温。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老师傅将吹管放入预热炉中加热。 新华网 夏一铭摄
“除了制作玻璃南瓜灯的灯工法,我们还有吹制法,一般较大的玻璃制品会采用这个工艺。”孙洋介绍。在工作室内,老师傅将长度近两米的吹管放入预热炉中进行预热,预热完毕后,他抄起吹管迅速蘸料然后放入烧炉中不停转动和吹气,为了让玻璃制品美观夺目,老师傅选择了红色染料,经过三四次的反复烧制、吹气、开口和造型,最终液态的玻璃原料成为形似盛开花朵一般的红盘子。这一精彩的玻璃制作过程,吸引了众多顾客围观拍照。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老师傅对加热后的玻璃原料吹气。 新华网 夏一铭摄
“鱼和熊掌”的摸索
来这里体验和购物的人很多,可在孙洋看来,她仍面临着从兴趣走向市场的突破。“我有对玻璃工艺品制作的热爱,可真正将这门手艺带入市场后我才发现,并没有那样简单,因为我喜欢的和受众喜欢的有很大差别,如何在两者中寻找平衡点,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鱼和熊掌”的摸索 “吹”出来的艺术
加热至软化的玻璃原料被旋转成型 新华网 夏一铭摄
如今,孙洋会和她的团队定期研发一些迎合节日的产品,确保工作室有持久的生命力,“我觉得任何一门手艺还是要融入生活,才会传承和延续下去。”在孙洋看来,手工玻璃制作保留了玻璃生产工艺最原始的感觉,手捧着余温尚存的玻璃手工艺品,她明白,这只是手工制作路上的一小步,玻璃工艺的未来与发展,传承者应该一边努力付出和坚守,一边在创新变化中“以变应变”。
来源:新华网
编辑:徐零瑶
责编: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