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时代最强音
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到激荡人心的改革开放,从战争时期的英雄到新时代的年轻人,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火热的现实映照在似火的歌声里:7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生产生活一线,创作出一首首生发于心底的歌词、一曲曲优美动人的旋律,这些歌曲题材各异、主题多样、风格多元,既充满昂扬斗志,又饱含家国情怀;既反映了战争年月的艰苦卓绝,又歌颂了和平时代的建设奋斗,唱响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时代最强音。
我们特从中遴选出70首歌曲,为读者呈现其独运匠心的旋律中吟唱出的时代风神,饱含情感的歌词中抒发的人民心声,充满个性的演唱中蕴含的共通情怀。时光流转、音符跳跃,不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艺术记录时代精神的担当。
70年,歌声回荡,中国人民一路前进一路歌。
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
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乐章
1949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长期被国民党政府隔绝的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文学艺术界人士胜利会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运而生。
上世纪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音乐工作者在对生活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人民乐观向上、积极奋发等精神风貌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样为新中国、为志愿军战士歌唱的颂歌,也有作曲家通过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而成的《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等曲调朴实清新、节奏活泼、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与此同时,少儿歌曲同样发展迅速,《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内容丰富、异彩纷呈,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长征组歌》、歌剧《江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在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大量歌唱生活、展现人民团结一致的歌曲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民歌创作方面,创作者继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大量采风活动,收集丰富的民族和民间素材,创作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赞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大批优秀音乐人相继成长起来,人们逐渐开始将情感诉求谱成歌曲进行传唱,从《祝酒歌》到《乡恋》,从《军港之夜》到《鼓浪屿之波》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记忆,成为不朽的经典。
新世纪来临后,无论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全国人民心声的《天路》,还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首委婉抒情的《我和你》,新时代的音乐人通过更丰富的音乐语言、更先进的编曲配器方式,用动人的旋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每个时代都有能见证岁月变迁的歌声,这些歌曲承载着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一代代音乐人为时代抒情、为人民放歌的艺术追求,用活跃的音符、强劲的节拍、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演绎,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音。
艺术只有与人民同在才能焕发蓬勃生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些跨越时空的歌曲至今依然经典,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创作者的艺术天赋、也有演唱者的动人演绎,但更不能忽略的是,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紧扣时代脉搏,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歌唱,高度契合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需要。
人民始终是文艺创作的源头,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优秀的音乐作品从不脱离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为人民服务文艺艺术工作者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涌现出新的事物、新的人物、新的事迹,取得了新的进步、新的成就,需要新的音乐来反映、记录和讴歌。生活方式、节奏等的变化,赋予人们新的见闻、新的感受,自然而然地需要以新的音乐抒发新的感情、传达新的思想,也渴望在新的音乐中寻求共鸣。人们总是能从音乐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或者在歌词中捕捉到新鲜语汇和新生事物。因此,音乐从来就不是静态和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流淌在时间之中的。
优秀的音乐家应当和人民同心同向、与时代同频共振,创作、演绎时代新声。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艺术家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良知的作品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上我们列出的作曲家、词作家是众多音乐工作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名字或熟悉或陌生,但他们的作品镌刻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就必须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探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扎根人民,就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群众,培养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入得深、扎得久。
70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传播途径更加立体全面,艺术创作条件也更加先进高效,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许从未改变。昨天的新作品正是今天的老作品,今天的文艺工作者要为未来积累经典之作,使艺术之树常青。艺术只有与人民同在,才能获得无穷力量、焕发蓬勃生机。
《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晚会现场,众多老艺术家登台唱响祖国颂歌。 本端融媒体记者 陈曦 /摄
歌声里的高频词
歌声里的大数据
你不知道的创作故事
· 《歌唱祖国》的词是王莘在火车上写成的,他拿着作品去报社投稿,被报社退稿了,理由是:“马上国庆了,版都被占了。”
· 为了给乔羽作词的《我的祖国》谱曲,作曲家刘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宾馆内闭关。为防止被打扰,他在房间门上贴了自己写的4个字——刘炽死了。
· 瞿希贤接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词的时候,最初是拒绝的,因为写得太像散文。
· 阎肃为歌剧《江姐》创作主题歌,第一版歌词被相关负责人否决了,阎肃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稿纸,上面有一首写梅花的歌,取名《红梅赞》,这张稿纸被领导留下了。《红梅赞》也成了《江姐》的主题歌之一。
· 很多人以为演唱《赞歌》的胡松华是蒙古族人,其实他是满族人。胡松华的父亲酷爱书画,希望两个儿子成为书法家,结果两人最终都走上了歌唱之路,胡松华的亲弟弟正是《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创作者胡宝善。
· 《打起手鼓唱起歌》是施光南送给妻子的生日礼物。
· 《祝酒歌》的词曲作者韩伟、施光南以及演唱者李光羲都不善饮酒。
· 1979年,谷建芬参加了一个创作研讨会,与会者严词批判了《乡恋》。回到家后,谷建芬对这种言论非常不理解,一宿没睡觉,写出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演唱《我的中国心》之前,张明敏在香港九龙的一个钟表工厂负责钟表校时工作。
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门前广场(霞云岭乡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