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丰台文艺视窗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我手写我心,得失寸心知

浏览量:10.13万次 发布时间:2018-09-20 14:27 来源: 作者:

我的写作经历开始于初中二年级,当时我参加一个中学生作文比赛,得了三等奖,还收获了人生第一笔稿费,尽管只有5元钱。
获奖对于从小喜欢写作的我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虽然对于未来是否要从事写作,我并不清晰,但是我读书积累,关注与文学写作有关的一切信息。这段时间我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实践证明,这些知识积累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高考时,我并没有选择学习与文学有关的专业,而是选择了更加务实理性的法律专业,是因为我身边有不少文友,痴迷写作却无法养活自己,找不准人生定位,这让我认识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以写作谋生,资质一般的人对于写作,“远观”甚于“近玩”,最好还是把写作当做业余爱好。
进入大学,我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写诗歌写散文,原色记录自己的生活和脑子里那些转瞬即逝的小火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天马行空,我手写我心,没有压力,没有功利,超然物外,这种纯粹的写作很是很舒服。先是自己欣赏,逐渐在报刊上发表“豆腐块“,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的文字时,我感到认识了更多的人,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大学毕业,我进入了国家机关,每天都要接触公文写作,虽然对于发表过多篇文章的我来讲,这并不困难,但是,套路还是不同,这种相对格式化的公文写作帮助我锻炼了逻辑思考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感觉自己头脑中那些一片片的思绪和灵感,变得条块分明。
随着年龄增长和经历增多,我那种风花雪月的情怀越来越少了,似乎没有那么多小情怀小心思可以抒发了,加之,当时文学创作不太景气的大环境,能够发表纯诗歌、散文的报刊杂志越来越少,我的写作进入了瓶颈期。
也就在这时,我进入政法机关工作,工作环境的变化让我更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犀利的分析和辨证的论证,同时也让我找到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向。当时,新闻时事评论正在兴起,不少报刊都开设了评论版,这样也就给我们写作爱好者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写作平台。
2004年,我开始写新闻评论,第一篇评论是给自己采写的新闻稿配发的编者按,那是一篇只有几百字的微评论,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写作方式,我一下就爱上了这种文体。
写评论,无论是时事评论还是杂谈,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准备,要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捕捉各类资讯,除了眼前的“苟且”小事,更要关注些 “诗和远方”的大事。其次是要有“问题意识”,很多选题,社会问题,从生活中来,那么就要对生活中的各类现象留心关注,经常思考,多问些“为什么”,多看到事物背后的意义,想得更远一些,于是就有了挖不完的问题、写不完的评论。
刚开始写评论时,我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早晨上网查新闻、选题,中午休息时间写文章,有时自以为写的很好,可是发给报刊往往是石沉大海。于是我就开始大量的研究琢磨那些报刊上发表的评论,找出人家哪里写得好,我的差距在哪里,经过一点一点的探索改进,我逐渐掌握了“套路“。慢慢的,开始有编辑找我约稿,后来被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聘为特约撰稿人,我不再为发稿而发愁,文章的着眼点也不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大的题材也可以驾驭了。
近年来,我的文字作品散见于《检察日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方圆》、《南方周末》、《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人民法院报》、《北京日报》、《杂文选刊》、《杂文月刊》、《杂文报》、《瞭望东方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燕赵都市报》、《扬子晚报》等报刊,并且长期给《北京日报》《检察日报》以及一些新媒体撰写法律时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教育、卫生、体育、市井文化等多个角度,其中也结合专业写了很多法律时评。我将发表的部分时事评论杂文结成集子《写在法律边缘》,由中华书局出版。
此外,我的作品也屡屡获奖: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研究》获北京市委理论创新奖;
《对丰台看守所在押女犯调查》获市妇联理论文章三等奖,区妇联二等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获北京市检察学会优秀论文奖;
多篇作品获得《北京日报》“检察官在线”栏目好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优秀奖。
《王瑛的敬畏观》获得了“回顾90年岁月记录点滴真情——庆祝建党90周年网络作品征集活动”文字类三等奖,《灾区的红色》等四篇文章获得优秀奖。
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杂文选》、《中国年度散文选》。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又开始转向网络写作。我在新浪博客建立“平凡韩雪的博客”,粉丝近十万。2011年4月,曾作为北京市优秀博主参与“见证重生”北京优秀博主赴四川灾区考察活动。所写博文深受欢迎,点击量大,多篇推荐到新浪网首页。2011年在正义网开设评论专栏,在法律微博上开设“雪语微风”专栏,发表网络法律时评多篇,通过法律视角剖析社会热点,普及法律知识。几年来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正义网等评论频道,发表网评文章千余篇,转载量大,具有一定影响。2015年我的微信公号“雪语微风“入选“全国检察十佳自媒体”,2017年入选 “全国检察自媒体二十强”。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文学团体的集体活动,作为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我多次参加全国检察系统的笔会、采风活动,聆听莫言、阿来、周梅森等文学大家的授课交流;作为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我积极参加文联、作协的活动,先后参与了抢救性收集整理老妇救会主任革命史料采访活动、“走进千年古镇长辛店“采风活动、近距离接触马家堡街道群众戏曲文化和文化名人等活动,受益匪浅,个人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桃李春风、江湖夜雨,回顾写作之路,感慨颇多。首先,写作虽是兴趣使然,但把写作当成习惯长期坚持,也需要定力和恒心。每天必动笔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这背后就是多年的坚持和付出。一篇稿子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容易,但经常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却很困难,写作是一个自沉其心的修行和磨练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任何投机取巧、侥幸的心理都不能有,只有经历风雨方能走出困境,见到彩虹。
其次,写作是一种自我的升华。当我在文章中“激扬文字” 地“忠言逆耳”,当我在文章中自作聪明地总结出一些生活“小智慧”时,首先触动与教化的是我自己,时间久了,自己就会不再计较一些小的得失,不再纠缠于细枝末节,不再以自我为出发点来解决问题,学着更加深刻理性宏观地看待生活,不为日常琐事拖累,不为功名利禄羁绊,充实而快乐。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话语权的小人物,我从来就没有想要改变什么的凌云壮志,更谈不上忧国忧民的意识和责任,我的文字只是为了满足我想要表达的单纯愿望,同时记录自己思考的点滴,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狄更斯说:写作这个职业,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其程度是你所想象不到的。痴迷写作,让我劳心费神,辜负了不少慵懒的丽日,舍弃了不少休闲时光,但换来的却是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充实的生活。
我感谢写作。
  • 作者简介:
韩雪,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杂文时评集 《写在法律的边缘》,与他人合作报告文学集《碎在卷宗里的玫瑰》,与他人合作网评博文集《2011我在汶川》。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杂文选》、《中国年度散文选》。多次获评全国检察系统优秀通讯员,微信公号“雪语微风”被评为全国检察十佳自媒体。
来源:丰台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