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生态中国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视窗网 > 生态中国 >

曹敏:有生命力的汽车设计能够穿越时空

浏览量:10.02万次 发布时间:2019-03-29 13:11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
从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发明至今,汽车工业的齿轮已缓缓走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这块浩繁的历史星空中,有无数经典设计如同彗星划过,为世界带来璀璨惊喜。一代又一代的汽车设计变革绘制出工业发展的宏伟画卷,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未来迈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1998年至2018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从1300万辆跃升至2.17亿辆,这意味着现在每6人中就有一辆汽车。而在历史的节点上,也从来不乏中国汽车设计师的身影。他们在童年的绘纸和涂鸦中生长起来的梦想,并没有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湮没,相反,他们对汽车设计的热情始终不渝,历久弥新。在他们中,曹敏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从青涩的汽车设计学徒,到带领团队取得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再到成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设计部执行副总监兼首席设计师,不断探索汽车设计未来……在曹敏20年的设计生涯中,诚然技术生态的变化日新月异,汽车工业的标准不断翻新,但对他而言:设计之“美”是永恒不变的追求。这种追求,敦促着曹敏握紧他手中的汽车图纸,踏上一条“不同凡想”的设计之路。
涂鸦纸上画出来的汽车人生
曹敏最初的汽车设计梦诞生在一个拖拉机修配厂里。因为父亲学的是汽车拖拉机专业,曹敏从小就生活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中间。东方红履带拖拉机,泰山12拖拉机……这些都是曹敏小时候的玩具,而他最爱的游戏就是爬上待修的拖拉机驾驶座,握上方向盘,假装自己在驾驶这个神奇的机器。当时,汽车还是稀罕的物件,厂里只有一台解放牌卡车。曹敏小时候就是坐在父亲的腿上,跟着他用工程师画侧视图的方法,一笔一划完成了他人生中最早的设计图——一辆卡车。直到他第一次坐上一辆上海牌“轿车”,曹敏的人生才真正被改写。轿车里舒适柔软的沙发,飘逸的白色纱帘,还有行驶时不再喧哗的发动机声响,全都使曹敏对“轿车”的存在着了迷。他开始日复一日地摹画这种车,仿佛创作一个纸上的奇幻世界,想象着它内部的各个空间,构造其中的每个细节——保险杠、发动机舱、驾驶室、座位……而他自己已然进入画中,成为宾客,也成为主人。
长大后他没有忘却成为汽车主人的愿望,把图纸上的理想渐渐化入了现实。当时,上海交大的工业设计专业刚刚设立,曹敏选择进入了这个国内新兴的交叉学科,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先行者。毕业后,同学们纷纷转型从事平面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而他依然坚守在产品设计领域。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很好的就业机会,他选择进入一所大学教授工业设计课程。就在这时,曹敏得知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招聘设计师的消息。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几乎是想也没想,夹着作品集就来到了面试官跟前。他形容当时的自己为 “贸贸然来敲了敲门”,面试官Zmood先生见他是中国设计师,给了他一个题目——为中国市场设计一台经济型轿车,设计时间只有一周。
曹敏在上海图书馆闷了一周,拿出的方案则叫这位外方设计总监惊讶。曹敏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包括减少车门数,通过可翻折多功能座椅和可拆卸顶棚来达到乘坐、载货多用途等等的十条设计概念,不仅提出许多外形和内饰功能的设想,更出于“经济型车”的定位而考虑到如何节约成本。那厚厚一本方案草图终于为曹敏的汽车设计梦打开一扇窗,设计总监Zmood向他发出邀请:“你来吧!”
在每一个设计中打磨自己
令曹敏意想不到的是,他进入泛亚后的第一份真正工作,正是他在面试时拿到的那个考题。Zmood先生给了曹敏一份内饰设计草图,让他根据低成本和使用新材料的原则为这辆经济型轿车做内饰设计。曹敏从弄清轿车有几个座位、坐几个人、有几扇门、用什么材料制作开始,跟着几位师傅,学习如何做设计定位、设计草图、胶带图和计算机建模。有一个细节令曹敏印象深刻:为了压低成本做装车的收音机样机,曹敏和工程师决定自己学做快速成型。可是,用树脂翻出来的样件却是完全不透明的,这与曹敏构想中透明的显示面板相去甚远。曹敏去找师傅求教,师傅给了他一堆砂纸——粗的、中的、细的,各式各样,还给了他一个类似牙膏的东西,对他说:“不透明,简单,那就磨吧。”曹敏磨了整整两天,不透明的面板当真变成透明的。像磨面板一样,曹敏也在样车设计、制造和组装的每个过程中打磨着自己。他形容这是一个有益的过程,让他磨“掉了一层皮。”一年时间,一群年轻人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完成中国设计团队的第一台概念车——麒麟。1999年6月13日,麒麟概念车在第8届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亮相。
尽管获得国际级的设计荣誉,但对曹敏来说,“美”的判断并不取决于某个奖项,而在于人们对一辆汽车实实在在的感受:“其实就是第一感觉,也许就是当这辆车缓缓驶过你身边时,某一个角度的阳光照过来,车轮忽然之间一闪一闪,可能就是你看到这一瞬间的时候心里产生的那种感受。”就如同第一次坐上上海牌轿车给曹敏带来的冲击,“美”的感受是人们对汽车怀抱着源源不绝的热情的重要原因。前阵日子,曹敏在美国出差时正赶上当地的民间节日Woodward Dream Cruise。这是一个盛大的汽车爱好者节日,在那一天,人们会把自己收藏的经典车型开上Woodward大街,并在街上放上椅子、扎好帐篷,在爱车旁畅饮啤酒、分享烤肉,一起谈论他们喜爱的汽车。看着Woodward街上热闹的场面,还有那些历经六七十年岁月依然被打磨得闪闪发亮,保持着良好状态的汽车,曹敏很受触动。他不断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人们以持续几十年的热情庆祝这样的节日。
曹敏的答案是汽车的设计之“美”。
每当谈起这个话题,曹敏似乎就回到一个孩童般的状态,对过去那个自由洒脱的设计时代充满向往,对汽车设计的未来满怀憧憬。对曹敏来说,汽车设计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结,有生命力的汽车设计能够植根于当下,更能够穿越时空:“有生命力的汽车设计是什么样的?它应该是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它应该是植根于文化,从一个社会环境的土壤里一步一步生长出来的,当这样的种子在其他的环境中也碰到合适的土壤时,它一样也会生根发芽蓬勃发展。这就是汽车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去创造这样的价值。”汽车的设计同时也要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开发一台全新汽车的周期大约是四年,加上销售周期,一台车在市场上要卖五年,这也就意味着,今天画的图必须在八年或九年后仍然对人们有吸引力,仍然具备美感和功能上的价值。这对汽车设计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曹敏并不拒绝这种挑战,在他看来,这是对汽车设计师的一种鞭策。每过5年,他就要把自己做过的东西推翻,因为他始终面对的是下一代产品,下一代的设计语言和下一代的用户。他逼迫自己不停思考、不停改变,而他手中的设计图也在不断涂鸦,不断翻新,永远没有止步不前的那一刻。正如同别克君越一直以来从不止于优秀,不断前行的理念,曹敏与别克君越一样,始终在探索更好的更加合理的方向,对前沿科技和智能生活不懈追求,对消费者们的未来需求做出深刻洞察。曹敏相信,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与自己、与人们对汽车的美好向往更加接近,而他心目中每一个“不同凡想“的未来也才能从图纸上立起来,成为可能。
编辑:徐零瑶
责编: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