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产业动态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提升用户体验,实行免费进入——博物馆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浏览量:7.19万次 发布时间:2017-11-29 14:21 来源:文汇报 作者: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4510座,且仍以每年300个的速度激增。然而,目前国内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每年接待观众的总数约7.2亿人次,也就是说,每位平均近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一些欧美国家的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这是博物馆面临的现实命题。
提升用户体验,实行免费进入——博物馆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认为,过去,大家把博物馆当仓库、藏宝场所,比的是谁征集的文物多,谁的馆藏更丰富。如今,博物馆已进入免费参观时代,面临着社会环境以及观众群体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如若展陈手段老旧,观众看展品会觉得累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特展”举办2个月,其间每天客流爆满,观众要看一眼 《清明上河图》,甚至要排队6小时;
去年年底,上海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开放学术研讨会,80个旁听席位半天内被全部抢空……一系列指征显示,公众对于博物馆是有需求的。但是,不少博物馆却依然门庭冷落甚至陷入空关的尴尬境地。原因何在?
陆建松给出的答案是:缺乏服务意识,没有考虑到“参观体验”。
网上不少观众吐槽博物馆不够贴心,参观起来觉得累:看一次展览要走不少重复的路,藏品标牌上都是生僻字,展柜太大展品太小等。“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一件文物加一块牌子,上面只写了名字和出土时间地点。信息量太少,很难唤起观众对历史的想象,更别提感染力了。”陆建松直言,这样的用户体验,谁还愿意来第二次?
提升用户体验,实行免费进入——博物馆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策展是考验人文素养的设计。”陆建松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这里举办的每一个展览,前期的研究至少要花费1年时间,策展人的能力体现在既能搜罗藏品信息,又能利用这些信息讲述好故事。而到具体布展环节,还需要博物馆设计部门与策展人协作。设计部门做出平面图,标出每件展品的位置,包括展品是否需要玻璃罩、展览空间如何布局等,再交由策展人定夺。灯光师也要与策展人商量亮度、灯光效果等细节。“文物应该被尊敬。布展是让观众与展品相遇时,能够充分欣赏到它的美丽与价值。”在陆建松看来,当前中国博物馆发展太快,却不太注重研究;展览做得很浅,给观众带来的体验也就浅了。
如若教育项目单一,便会缺乏精准覆盖
在博物馆发展历史中,教育功能被越来越重视。2015年,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 《博物馆条例》 正式实施,“教育”两字被提到博物馆三大功能的首位,这意味着博物馆在公共教育上将肩负起更重要的使命。
提升用户体验,实行免费进入——博物馆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把博物馆办成青少年的大课堂上,国内有些场馆已在尝试。以上海为例,全市中小学生只要凭借电子学生证,便可免费进入全市50家博物馆参观。市文物局还同市教委建立了信息沟通平台,每月底将各博物馆的刷卡数据信息分别反馈给馆方和校方,便于博物馆纪念馆更好地为中小学生提供参观的便利和服务。不过,在教育资源的配备上,国内的多数博物馆并不充足,比如:覆盖面窄,内容单一。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已经走上了分众化的精准路线,几乎涵盖了全年龄段。以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为例,这里的教育活动包括家庭教育项目、教师项目、阐释性媒体项目、学生项目、成人教育项目等等。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经常可以看到叼着奶嘴的幼儿在展厅里玩拼图和色彩游戏。业内人士认为,博物馆应该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这个过程正是与这些小观众建立精神上的情感纽带。
“展陈手段老旧、教育项目单一的背后,其实是国内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已成为制约国内博物馆发展的一大瓶颈。”博物馆学研究专家施彤认为,高校是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虽然全国约有30来所高校设立了博物馆学专业,但课程设置大多数是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的综合。真正以博物馆知识体系为主体的只有十几所大学,这些学校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来还不到300人,而国内每年新增的博物馆就有300个。“现在博物馆人才‘哪方面都缺’,尤其是新建的博物馆。”施彤感叹,有些博物馆实在没办法,只能找些不相干的人来参与日常运营,这显然难以适应我国博物馆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文汇报2016年05月18日)图片来自网络
网监:张琪  责编:徐芳
版权声明:上述稿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撤稿或其他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