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贵州视窗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当前位置:中国文化视窗网 > 贵州视窗 >

杨柳——静水人独立 竹上舞人生

浏览量:6.21万次 发布时间:2021-08-25 09:31 来源:人民网海外版 作者:张天一阁
2004年,在贵州遵义的湘江上,年仅7岁的杨柳手握一根5米长的细竹,小心翼翼地踩在一根9米长的竹子上,在江水的微波中努力保持着平衡。彼时,她肯定想不到17年后,自己表演独竹漂的视频能在网络上获得百万点赞,让外国网友惊呼原来“一苇渡江”和“轻功”在中国都是真的。独竹漂既不是轻功,也不是传说故事,而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是先民为了渡河而创造的一种交通工具,如今虽已退出日常生活,但仍是贵州当地一项颇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从小学习独竹漂的杨柳,以坚守和创新唤起了这项古老非遗的新活力。
杨柳第一次看独竹漂是在6岁。她的奶奶热爱游泳,是遵义市游泳协会会员,当独竹漂从赤水市推广到遵义市时,奶奶成为当地第一批独竹漂爱好者。那时候,杨柳站在岸上,看着奶奶挥动手中的竹竿在水里漂来漂去,心中不由好奇:人如何能靠一根竹子在水上滑行呢?
7岁时,杨柳跟着奶奶开始练习独竹漂。独竹漂的竹子不分大人小孩,规格基本相同,她个子小、体重轻,压不住竹子的浮力,很难在竹面上站起来。虽然学得比其他人慢,但奶奶为了培养她的兴趣,教得很耐心,杨柳也把独竹漂当成了自己的玩具。在学独竹漂的同时,杨柳还喜欢跳舞。小学毕业后,她进入当地一家舞蹈学校学习民族舞。然而,学舞并没有她想象中那么顺利。虽然能力不差,但身高的劣势使她很难站上表演的舞台,只能给大家做做后勤,放放音乐。这样的落差令杨柳感到沮丧,奶奶察觉后跟她做了一番交流,并给她一个建议:如果舞蹈专业方向不好走,那么把舞蹈元素加入到独竹漂中,会不会是新的出路呢?
在奶奶鼓励下,杨柳开始了新的尝试。她继续加强舞蹈训练,逐步在独竹漂中加入一字马、后踢腿等动作,思索如何能在一根只有她大腿那样粗的竹竿上完整地跳一段舞。她日思夜想,一有新主意就到竹竿上尝试。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15岁那年,杨柳成功地在独竹漂上完整地跳完一支舞。随后,她与遵义当地几位独竹漂传承人组成了一个小型团队,每年暑期到不同的景区表演,推广独竹漂。有一次演出结束,一位观众问她:“小姑娘,独竹漂有什么来由吗?”杨柳回答:“奶奶的老师教给奶奶,奶奶再教给我。”观众又问:“那奶奶的老师又是谁教的呢?”杨柳一时答不上来。她这才发现自己练了那么多年独竹漂,对它的历史却并不了解。回到家后,她来到独竹漂的发源地,访问了奶奶的老师,还查阅了大量资料,才认识到独竹漂不仅有着千年的历史,还是一项国家级非遗,自己应该肩负起传承非遗的责任。
2019年底,在朋友建议下,杨柳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个短视频。“以前不懂传播,以为想让更多人关注独竹漂就得做更多线下演出,但线下演出只能让特定区域的观众了解我们,就算跑再多地方,传播也是有限的,”杨柳说。短视频让杨柳与她的独竹漂打破了地域边界。几年来,关注她的人不断增长,目前已近百万。有网友称她是:“绿水青山,仙子画中行。”有网友为她赋诗:“丽人竹上舞,竹行水中央。沿风敲水落,一竹载轻裳。”有网友为她点赞鼓劲:“文化传承是一种信念,感谢有你这样的人仍在坚守,加油!”
竹子是陪伴杨柳17年的伙伴,也是她独一无二的舞台。如今,奶奶因伤病原因很难到现场看杨柳表演了,不过她还可以躺在床上看视频,为杨柳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与高兴。从奶奶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杨柳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坚持创新。在她看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们不感兴趣的问题。“我现在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可能今年不成功,明年不成功,但只要在创新的这条道路上,我觉得总有一天我能做到。”杨柳说。从过去的交通工具,到现在添加了舞蹈、融入了汉服、戏曲等元素的表演,独竹漂在杨柳脚下正不断迸发出新意,既拓展了独竹漂的美,又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之美。
未来,杨柳想建立一个独竹漂训练基地,在那里有一片安全、可供教学的水域,可以让更多不同年龄的人体验、学习独竹漂,感受这项古老非遗的魅力。她还希望能把学习独竹漂的人才聚合到一起,挖掘不同景区的文化资源,通过独竹漂的形式进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让大家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寻梦非遗,竹上道人生。”在杨柳B站和抖音号的简介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与独竹漂相依相伴的17年里,杨柳经历了悲欢离合,失败成功,满满的都是她与竹子的故事。“回首过去,有当时努力的我,才有了如今的我。”在独竹漂上找到自身价值的杨柳,继续在传承的路上追寻梦想,期待有一天能将独竹漂发扬光大。(人民日报社海外版|2021年8月23号 作者:张天一阁)
见习编辑:魏亚男 网监:张琪 责编:徐芳
版权声明:上述稿件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撤稿或其他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