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视窗-北京频道

    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The messenger of Chinese culture covers over 39 countries and regions

  • 中国文化视窗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CVNTV insisted on “content is king”,provid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pabulum for people,telling the legend of China,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shaping the national image.

莫高义:增强首都文化功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浏览量:7.25万次 发布时间:2023-08-15 09:36 来源: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官网 作者:莫高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建设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服务保障功能,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持高举旗帜,更好发挥凝聚荟萃功能

北京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作为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深刻见证了党领导人民在“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伟大进程,见证了党的科学理论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伟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京华大地展现出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坚定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汇聚勇毅前行的正能量。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考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极大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对首都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凝聚起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强大向心力,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从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到减量背景下强化创新引领、“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从全面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到持续深化以党建引领、接诉即办驱动超大城市治理,从成功筹办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彰显制度优势和大国担当,到坚决打赢多轮聚集性疫情歼灭战、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首都工作每前进一步、京华大地每个领域的发展变化,都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新时代首都北京发生一系列深刻而事关长远变化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新征程上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信心、最大底气和最大保证。我们紧紧抓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网络宣传、社会宣传,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写在干部群众心坎上,确保全市上下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自觉承担理论创新的首都责任。北京历来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策源地、哲学社会科学前沿思想的研究高地。我们要充分发挥首都政治优势和思想理论建设优势,坚决扛起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首都担当。发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高端智库和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深入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打造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传播中心,高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火炬,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抵人心、牢牢扎根,不断形成生动实践。
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文化进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下,把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贯穿于所有文化阵地、产品和活动中,强化首都文化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凝聚作用,打造民族文化精华的展示地、各地优秀文化的荟萃地和先进文化潮流的引领地,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办好国际博物馆日、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国际设计周等对话交流活动,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设置议题,在和而不同、谋求大同中增进国际共识。
坚持文化赋能,更好发挥辐射带动功能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落脚点在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要树牢首善标准、精品意识,推进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的作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高品质供给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完善有利于精品生产的服务引导工作机制,统筹各领域、结合长短期、兼顾多层次,把高度集聚的要素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以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为牵引,在剧本创作、剧目打造、演出空间、宣传推介、市场经营等环节全面发力,推动经典作品常演不衰、京味力作好戏连台。以“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建设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有力扶持、有效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推动2000余家实体书店、204座备案博物馆优化服务功能,联动“两中心一平台”和基层文化中心,举办常年不断、覆盖全市的惠民文化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以支柱性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0%,文化产业成为首都“高精尖”产业格局的强劲引擎。国家大剧院“艺术云贺岁”演出与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活动线上直播观看量双双破亿,昭示了数字赋能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要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积极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发挥5G+8K、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领先优势,坚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促进数字阅读、网络视听、电子竞技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引导管理,以“文科汇”平台推动创意、科技、金融等要素对接,完善重点园区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推动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体育、电商等产业跨界融合,培育新型业态,催生新的增长点,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标志性品牌增强城市吸引力。坚持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大成果,探讨新时代文化建设思路举措,围绕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等重要议题形成丰富成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强大合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首都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成“漫步北京”“网红打卡地”等文旅新品牌。办好中国戏曲文化周、中国“网络文学+”大会、惠民文化消费季、“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等,不断丰富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体验,让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底色更暖、成色更足。

坚持活化利用,更好发挥创新引领功能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积淀的丰厚遗产,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必须像爱惜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活化利用,推动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不断焕发活力与生机。
  让历史文化金名片更加闪亮。牢记“老城不能再拆了”,以北京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加强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完善协同保护、协同利用、协同宣传机制,彰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统筹全市力量推进中轴线申遗,深入开展百余项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加强历史街区治理和景观视廊净化,阐发都城规划布局蕴含的人文精神,展现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在会馆、名人故居等老城腾退空间优先引入新型文化业态,推出“会馆有戏”、非遗体验、文创市集等品牌,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交融。以国家文化公园牵引三条文化带建设,大运河京冀段全线通航,400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主线亮相,三山五园山水人文交相辉映,用一条条魅力走廊串联起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人文城市和美丽乡村。
  让红色文化血脉赓续传承。红色文化是首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主义从北大红楼开始传播,卢沟桥事变吹响全民族抗战的号角,香山革命纪念地见证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北京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镌刻着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坚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弘扬传承高地。创新革命文物工作央地合作、区域合作机制,规划建设建党、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推动“进京赶考之路”整体活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擦亮一系列红色地标。深化内涵挖掘阐释,全方位展示北大红楼孕育和承载的伟大建党精神、抗战片区呈现的伟大抗战精神和香山革命纪念地蕴含的革命文化,建设红色场馆思政课堂,构建青少年“七个一”活动体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迸发涌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通过文化之美与科技之力、中国式浪漫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创造性融会,为全球观众呈现了美轮美奂的文化盛宴。作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将继续奏响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协奏曲”,不断把奥运遗产转化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走向世界的新动能。北京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互联网企业众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蕴藏着文化创意孵化转化的强大动能。要进一步把握信息时代文化创造数字化、大众化趋势,释放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传播效能,涵养文化创新创造生态,推进“数字中轴”“数字长城”等项目,开展“京·彩”文化网络传播活动,用好“全民唱响一起向未来”推广经验,汇聚亿万网民的创意、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正能量充盈、创造力活跃的网络文化。

坚持讲好故事,更好发挥传播交流功能

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象征和窗口,在让世界读懂新时代的中国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带头创新叙事体系、话语体系、传播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新时代故事,为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作出首都贡献。
提炼融古贯今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任务,聚焦实现现代化这个全人类共同梦想,以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为题材,旗帜鲜明地对外宣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突出发展、减贫、抗疫、“两山”、“双碳”等方面的中国贡献,不断增进国际共识。聚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总结北京冬奥期间长城、二十四节气、“冰墩墩”、“雪容融”等文化标识和创意形象传遍世界的经验,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不断展示好“何以中国”。
构建融通中外的首都叙事体系。紧密结合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突出首都发展的成就变革、战略安排和蕴含的发展机遇,展现北京担当大国首都职责使命的非凡实力;讲好历史文化名城故事,突出老北京新气象、老胡同新生活,展现新时代北京的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讲好“双奥之城”故事,突出中国理念、中国之治、中国效率等元素,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创新内外联动的文化传播体系。发挥国际交往中心优势,立足主场、当好主力、掌握主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抓住在京举办的主场外交、主场赛事、主场活动契机,加强城市外宣品、采访点线建设,提升北京元素国际曝光度,增强北京故事世界感染力。持续做好“魅力北京”重点活动、《中国梦 365个故事》微纪录片海外落地,办好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推动文化走出去提质增效。有效对接驻京境外媒体新闻服务需求,提高市属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北京声音的全球到达率。

坚持担当作为,更好发挥服务保障功能

回顾新时代非凡历程,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庆祝活动隆重举办,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既是党和国家的盛典,也是人民的节日,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首都北京作为庆祝活动举办地,感受到的激励鞭策最直接、接受到的教育洗礼最深刻,收获到的精神财富也最丰硕。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文化优势,坚持首都站位,建设首善之区,不断提高首都服务保障能力。
强化胸怀“国之大者”的首都站位。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更加有力支撑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抓住承办党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首都机遇”,在完成重大服务保障任务中、在落实首都核心功能中,淬炼党员干部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鲜明品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点亮干部群众心中理想信念的明灯,培植爱国主义根脉,涵养家国情怀。
树牢和践行富有首都特色的“红墙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城市治理,涵养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支持配合国家级文化设施、文化平台高质量建设,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同发展,积极吸纳优秀文化人才来京创业,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各个方面带头实践,为文化强国建设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展示大国首都文明形象。首都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要范本。要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奋力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精心打造“北京榜样”道德建设品牌,用 45 万名身边榜样的平凡善举,彰显社会主义道德的非凡力量。精心打造志愿者的微笑这张“北京最好的名片”,用449.3万位实名注册志愿者的热情奉献,传递守望相助的中国温度。把全域文明创建作为提升首都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每月进行全市调度,深化“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等专项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大力建设引领风尚的首都文明。
作者:莫高义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11月2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