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人物众多,但最负盛名的那一个人,一定是他——吴起!
吴起,和《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齐名,是先秦兵家两大巨擘,后世言兵,常以孙、吴并称。
吴起是卫国人,卫国是个小国,人口少、资源少,没发展前途,但却偏偏有人才,只是可惜国小力薄留不住啊留不住。
吴起出身富商家庭,《史记》记载“其少时,家累千金”。
本来吴起只要继承家族财富就能过好这一生,但作为一位有理想的年轻人,真的要去过这充满铜臭的一生吗?
吴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作为一位有理想的年轻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吴起最终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效国家,但他的报效国家之途却并不顺利。
他很快发现在当时要报效国家,你得傍一个学科,选择一门显学。因为当时的政坛被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兵家等学阀垄断了;
吴起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迅速做出了选择:投奔诸子百家,他毫不犹豫和家中的老妈妈告了别,并且告别的时候,还发下了恶毒的誓言。
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史记】
意思是我如果不能做到九卿宰相那样的大官,我誓不回卫国。
立下这番悲壮誓言的吴起并不知道,这个誓言将来会让他与儒家几乎决裂!
一、母子之情和誓言该如何抉择?
当时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是儒家和墨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利于有进取心的国家,也不利于有进取心的年轻人。
相比之下,儒家的学说比较纯粹,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宣扬德政;并且,儒家由于孔子推广教育,有极高的知名度以及七十二弟子,分布世界各地,是当时成名的终南捷径;
所以,一番比较下,吴起很快做出了选择:儒家;
并立即投奔了当时最有名儒家大本营——鲁国,选择了儒家大佬曾参的儿子曾申。但就在吴起拼命学习儒家经典的时候,忽然有一天,他听闻了一个噩耗:“吴起,你妈挂了!”
母亲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但横亘在吴起与母亲中间的还有一条人生的誓言:“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选誓言还是选奔丧?吴起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选择:不回家奔丧;
国家命运、个人的人生发展更重要,很多很多年以后,面对满清暴政,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和吴起都有相同的选择;
以现在的观念来说,报效国家的大忠与个人之间的小孝这个选择不算特别艰难,尽管确实悲伤,但明显国家更重要。
吴起却很快因为这个选择遭到了不公的命运。
不回家奔丧和儒家的操守起了重大冲突,孝是儒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做出了这个选择之后,曾申大儒立刻就给吴起各种各样穿小鞋和打压了,一个不奔丧的学生凭什么在我大儒的学校里上课?
二、夫妻之情和人生前途的抉择
吴起是聪明人,我选择了政治,但政治并不止儒家一条路啊,你不鸟我,我还不鸟你呢;
吴起做出了他人生最为重要的选择——改学兵家;
兵家在当时很重要,因为当时是战国,诸侯之间无日不战,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学了兵家,只要学有所成,不怕不出圈不怕不出名。
吴起投身兵家、努力学习之后,自觉学有所成,于是决定选一个国家做他的兵家试验场,中华民族史上的一颗伟大将星冉冉升起。
当时可供吴起选择投身的国家有很多。
但学习兵家有一点与众不同,你选择了兵家如果又想很快搞出名堂,最好不能选择太强的国家。
太强的国家人家自己有兵家,凭实力碾压,已经百战百胜了要你干嘛?
所以,当时兵家的选择都是迂回的,先选择一个不那么强的国家,经常打败仗的国家,这样自己才能靠反败为胜立马成名,然后再跳槽大国;
先小国后大国是兵家当时选择的不二法门。
撰写《孙子兵法》的那个孙武,齐国人,但他渡江选择了当是远在江南偏安的吴国,就是这个原因!
吴起也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鲁国!
首要的原因是吴起当时就身在鲁国,其次鲁国符合吴起的选择,国家弱小,才士不多,甚至害怕打仗,鲁国因为孔子的关系,是诗书之国,所以帮助鲁国战胜大国,是成名捷径!
战国时代,战争是频繁的。
但同样选择也是频繁的,一生注定要面临无数选择的吴起,迅速面临了又一个重大的选择。在此之前,吴起首先面临了机遇;机遇总是和选择一起降临的,仿佛孪生兄弟。
当时,齐国进攻了鲁国,可怜的礼仪之邦鲁国久疏战阵,于是到处选择将领。
吴起才学成兵家,机遇就这么不期而至了,吴起登时欣喜若狂,但他很快就听到了一些他无法参加将领选拔的风言风语;
“吴起他老婆是齐国人;”
“齐国女婿怎么可能帮助鲁国战胜齐国?”
“枕头风一吹,吴起就要帮助齐国了!”
吴起听得头都大了,一边是自己孜孜以求的成为将领、扬名立万的机会,一边是自己的老婆怎么选?
离婚?
离婚了别人还是会传“吴起跟老婆藕断丝连”“吴起和老婆余情未了?”“吴起仍然心系齐国……”
人言可畏,离婚当然并不能证明吴起从此与齐国就没有瓜葛了。
吴起面临人生最残忍的选择。
A、放弃这次机会;
B、绝不放弃,哪怕做最残忍的选择。
于是,一天早上,恩爱过后,吴起看着美丽的老婆,长长的叹了口气:“夫人,你愿不愿意成全我的志向,你知道我是一个有大志的人!”
夫人深情款款:“当然愿意!”
吴起:“哪怕用你最宝贵的一生?”
夫人:“是的!”
吴起露出狞笑,手起刀落,就把老婆的头给砍下来了,然后迅速跑到鲁国将领选拔登记处,“现在可以证明我和齐国没关系了,这个机会我一定要争取!”
吴起杀妻求将,举国震骇;
随后,吴起带领鲁国的军队,大破齐军,吴起终于成名了,这个选择是惨烈的,一个人为了实现自我,竟然做出这种巨大的牺牲。
这就是历史。
血淋淋的历史!
三、一道2000年后才能解决的道德选择题
我们一方面惊叹于志向的坚韧,一方面也试图剖析吴起的这个惊人的选择背后隐藏的一个选择困境!
这个最残忍的选择背后其实是两种道德的选择困境。之所以是两种道德选择,这是因为这个社会上,有个人道德与社会国家道德两种道德;
很多人这辈子只要遵纪守法就OK。
因为你的个人道德与社会国家道德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冲突。
但对于一个杰出人物来说,却容易起冲突。
一个杰出人物更有可能在更大的道德上即国家道德社会道德上做贡献,比如他能宏济苍生,拯救天下。
而当他把这当做志向的时候,他可能有悖于私人道德,这两种道德会起冲突。
而这种冲突会涉及一个法律问题。这个冲突所导致的困境在于——法律是以规范私人道德为基础的一种存在;
所以,当私人能够弘扬国家社会道德的时候,突破私人道德底线该怎么办?
除了吴起杀妻求将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这种著名的案例,都是个人突破道德底线,成就一些其他的东东的。
案例1:著名的魏武帝曹操因为误会而杀故人吕伯奢,该故事出自《魏书》,相信有可能是真实的。
案例2:大唐名将张巡为了抵抗安禄山而把自己的小老婆给杀了,煮给守城将士们吃,比之吴起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起、曹操、张巡都触犯了私人道德,但是他们后来都弘济苍生。为国家的安定,为更多人谋求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私人道德而言,曹操是多起案件的杀人犯,吴起当然也是杀人犯,而且是个灭绝人伦的杀人犯;张巡当然也不是个玩意儿,狠起来连自己的老婆都杀。
但这个问题,在古代的法律体系内是无解的。
因为古代社会本身就是豪强政治,豪强宗主触犯法律禁忌,突破道德底线基本上是家常便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现象只有到了现代文明时代,这个现象才被禁绝。
管你什么吴起、什么曹操、什么张巡,管你什么豪强地主,杀人偿命,现代法律可不惯着你,不管什么人,触犯了法令,你就必须进班房。
你什么天大的抱负、理想,你弘济什么苍生,济世安民之类,你都不能触犯法律。
在21世纪,法律有效的解决了个人的小的社会道德与志向抱负等大的社会国家道德的冲突,法律高于一切。
当然,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是文明的力量。我们讲历史,当不忘文明的力量。
当然,我们也不可过于苛责古人,因为他们尚处在文明的蒙昧阶段。
回到吴起的故事,在吴起杀妻求将大破齐军之后,他在鲁国再也呆不下去了,因为鲁国是礼仪之邦,诗书之乡,不可能容忍吴起这种杀人犯。
鲁国是军事小国,作为兵家,更大的舞台在等着吴起。
这个更大的舞台便是魏国。
魏国的强大其来有自,三家分晋时,魏国得到了晋最为富庶的土地,加之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推行变法强国的国家,再加之魏国第一任君主魏文侯非常贤明。
这三大buff加持,魏国想不强大都不行。
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同时重用了吴起、西门豹、乐羊等能臣良将,内变法度,外和韩、赵,然后却秦,伐齐,击楚。
隐隐然诸侯霸主。
彼时,韩、赵、燕诸国实力一般,齐国君臣不协,秦国则是权力纷争,魏国于是大放异彩。
一时,海内外名士附魏有如百川归海。
对吴起来说,这就是更大的舞台,于是,吴起毅然奔赴魏国!